均输令
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大司农及水衡都尉属官皆有均输令、丞。均输之制始于汉武帝。均输官将郡国贡奉之物运抵他处出售,既节省运往京师的费用,又可减少物资的损耗,还可从中谋利。地方所设均输官,亦由均输令督领。东汉省。
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大司农及水衡都尉属官皆有均输令、丞。均输之制始于汉武帝。均输官将郡国贡奉之物运抵他处出售,既节省运往京师的费用,又可减少物资的损耗,还可从中谋利。地方所设均输官,亦由均输令督领。东汉省。
书名。近人徐珂编辑。四十八册。记清代历朝大事、人物、典章、制度、外交、宗教、风俗等。分时令、地理、外藩、外交、礼制、度支、教育、战事、吏治、种族、宗教、门阀、农商、工艺、著述、文学、艺术等九十二类,共
祭祀名。即“雩”。
官署名。西晋改著作局置,隶秘书省。以著作郎为长官,下设佐著作郎、著作令史等,负责国史与起居注修撰,或兼管秘书省所藏典籍。南朝、北魏、北齐沿之。北齐增置校书郎二员,又别置起居省,遂不再掌起居注修撰。
明以后作茶城。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北二十余里。元、明以前城东临泗水。《元和郡县志》:“兖州人谓实中城曰垞。”盖南北朝时戍守要地。后为运道所经。明嘉靖、隆庆间,黄河北徙,遂为漕、黄交会之冲。后运道东移,茶城
翰林院、翰林学士院官员统称。唐、宋有翰林待诏、翰林供奉、翰林学士及茶、酒翰林等,辽、金、元有翰林学士等,明、清有翰林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等。
?—341十六国时人。初为李寿之司马,从寿灭李期后,与任调等人力劝寿勿称藩于晋,自立为帝。寿称帝后,以为左仆射。寿日益荒淫奢侈,国势败坏,乃因切谏被诛。
守边士兵。先秦已有之,《墨子·号令》:“城中戍卒,其邑或以下寇,谨备之,数录其署。”秦汉时指被征发至边塞戍边服役的兵士。戍卒主要由服兵役的农民充任,服役法定时间为一年,遇有特殊情况则延长。此外又曾征发
书名。清魏祝亭撰。一卷。记两广瑶族来源、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组织、婚姻、服饰、节日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收录。
1358—1430明初山东胶州人,初名贵,行六。以卫卒从燕王起兵,战功卓著,军中呼为薛六。成祖即位,升都督佥事。屡从北征,进右都督。永乐十八年(1420)封阳武侯。仁宗时,掌左军都督府。宣宗时,数命巡
道教仪礼之一。即用章符作醮。其礼用于祭祀与庆典等。源于东汉末张道陵、张鲁,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