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勇
明初人,原名脱脱孛罗。蒙古族。元和宁王阿鲁台孙。宣德时随父归宣宗,赐第京师,袭指挥使。天顺元年(1457)诏加同知,赐姓名,充两广游击将军。成化间,两次出战大藤峡,镇压瑶民起义,进左都督,封靖安伯。
明初人,原名脱脱孛罗。蒙古族。元和宁王阿鲁台孙。宣德时随父归宣宗,赐第京师,袭指挥使。天顺元年(1457)诏加同知,赐姓名,充两广游击将军。成化间,两次出战大藤峡,镇压瑶民起义,进左都督,封靖安伯。
官名。东汉章帝建初元年(76)罢西域都护。军司马班超留于阗,镇抚诸国。八年,以班超为西域长史,亦称将兵长史,掌西域事。和帝永元三年(91)复置西域都护,以西域长史为其属官。永初元年(107),西域乱,
即“李暠”。
十六国时勃海(治今河北南皮东北)人。慕容皝称燕王,以为记室参军。皝十二年(345)建议屯田宜依魏晋旧法,官六私四。又议除冗官,罢部分百工商贾归农。皝皆纳之。慕容儁二年(350),攻取后赵河间等郡,以为
即“庆父”。
葬具名。棺木之外以黄肠紧密累叠而成的椁。黄肠即柏木之心,其色黄而质地致密,亦称“刚柏”。题凑谓以木条木块累叠互嵌,其端皆内向聚合,椁上成屋之四阿状,为汉代皇帝及诸侯王特用葬具。然个别权贵如霍光、董贤亦
即今安徽当涂县西南东梁山。与和县南西梁山隔江对峙,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元和郡县志》)。为江津天险。《资治通鉴》:唐武德七年(624),“辅公祏遣其将冯慧亮、陈当世将舟师三万屯博望山”,即此。
东晋墓葬群。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郊新民门外象山(俗称人台山)上。从1965年至1970年发掘七座,其中六座系东晋墓葬,六座中四座出土有纪年石刻或砖刻墓志。根据墓志,可知为琅邪王氏之一支王彬家族墓地,葬有晋
即今四川泸州市纳溪区。北宋皇祐三年(1051)以江安县纳溪口置。南宋绍定五年(1232)升为县。《宋史·蛮夷传》:熙宁十年(1077)“罗苟夷犯纳溪寨”,即此。
见“忠武军”。
一作风陵,亦称封谷。有津渡,名风陵渡或风陵津。曾置关称为风陵关。自潼关北渡黄河,必取道于此。《水经·河水注》:“潼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相传有风后(女娲)陵,故名。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