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散骑侍郎
官名。初为正员之外添差之散骑侍郎,无员数,后成定员官。西晋武帝始置,南朝、北魏、北齐沿置,属散骑省(东省、集书省)。初多以公族、功臣子充任,为闲散之职,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衰老人士。南朝陈为三公之子起家官。梁三班,陈七品。北魏初沿例授予南朝北奔之士,班比吏部郎,员六人,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下,二十三年改七品上。北齐此官所授颇滥,集书省设一百二十员,七品上。隋初为门下省属官,职掌同散骑常侍,兼掌出使劳问,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废。唐初复置,其后无闻。
官名。初为正员之外添差之散骑侍郎,无员数,后成定员官。西晋武帝始置,南朝、北魏、北齐沿置,属散骑省(东省、集书省)。初多以公族、功臣子充任,为闲散之职,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衰老人士。南朝陈为三公之子起家官。梁三班,陈七品。北魏初沿例授予南朝北奔之士,班比吏部郎,员六人,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下,二十三年改七品上。北齐此官所授颇滥,集书省设一百二十员,七品上。隋初为门下省属官,职掌同散骑常侍,兼掌出使劳问,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废。唐初复置,其后无闻。
书名。又名《绍圣仪象法要》、《仪象法纂》。宋苏颂著。三卷。为水运仪象台的设计说明书。成书于宋神宗绍圣初年。今通行各本都源自南宋乾道八年(1172)施元之刻本。通行本中以《守山阁丛书》刊本为善。书首有《
先秦官名。《国语·晋语七》:“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韦昭注:“元候,中军候奄。”候奄亦作候正,为军中谍报侦察之官。
书名。清末时敏氏撰。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中下三卷,下卷未刊。已刊者为札记形式,采录笔记和传闻资料,间加评论,主要叙有关明亡及清兴文字狱、实行民族压迫等史实。如“郑延平与满清往复书牍”记郑成
?—220三国时人。本罗侯(今湖南湘阴东北)寇氏子,长沙刘氏之甥。刘备至荆州,收为养子。备攻益州牧刘璋时,与诸葛亮等溯江入蜀。益州既定,任为副军中郎将。建安二十四年(219),与孟达会攻上庸(治今湖北
西汉置。治今云南弥勒县南竹园镇。属益州郡。东汉后废。西晋咸宁元年(275)复置。南朝梁废。
1533—1601明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以安,号镜宇、耐庵居士、太朴主人。嘉靖进士。授礼部主事,迁祠祭郎中。以忤高拱称病归。万历初召为工部左侍郎。万历二十二年(1594)以侍郎署部事,于河漕水利多
古代马饰。以青铜铸成,形式多样,一般作中部呈圆泡形,下端延长成长方形,上端分出两角,背面有穿鼻,供穿入皮条,缚于马首正面,多见于西周,偶亦有铸铭文者。
清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字林可。善人物写真,师性洁;山水师薛宣。曾自画一小照,趺坐于蒲团旁,画一鬼抚掌嘲讽之。处士盛宜山题曰:世上万缘都是幻,阿师独要写其真;写来真亦同于幻,不觉空中鬼笑人。
1569—1638明山东淄川(今淄博南)人,字景曾。万历进士。授松江推官。天启元年(1621)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天津,专饬海防。五年任南京户部尚书,忤魏忠贤,遂引疾归。崇祯元年(1628)召任户部尚书。
官署名。元置。属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掌烧造瓷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有大使、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