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书门下二品
宰相职衔。唐前期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职衔。大历二年(767)中书令、侍中升正二品,同三品名不复用。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冯赟为相,因平章事字犯其父名,敕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中,枢密使吴延祚亦加此衔。
宰相职衔。唐前期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职衔。大历二年(767)中书令、侍中升正二品,同三品名不复用。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冯赟为相,因平章事字犯其父名,敕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中,枢密使吴延祚亦加此衔。
宋乡兵之一。南宋绍兴元年(1131),利州路兴元府(治今陕西汉中)征发良家子弟,二丁取一,四丁取二,与免本户家业钱二百贯(一作三百贯),每二十人(一作五十人)为一队,用以抵御金军,号曰义士。兴州(治今
科场称谓。唐玄宗时,每年进京考试举子益多,与在馆诸生互相往来,结为朋党,以相倾夺,号为“棚”。推有声望者为首,称棚头。举子奔走公卿权贵之间,迷惑主考官视听。不第者则喧讼不已,吏部考功司官不能制止。开元
又作借借、假借、徣借。(1)宋代杂税之一。约宋徽宗时,始订有借徣法,规定各级官府可在圣节向市户借用钱财。实际上官府常以借徣为名,勒索市户的财物。州、县学的上舍生、内舍生一度可免借徣,少数佛寺亦享有免除
兵器名。形似剑而弯曲。《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间既宝莫邪,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此钩初产于吴,故名吴钩。秦俑坑出土吴钩二柄,刃体弯曲,柄、体合铸。
在今河北巨鹿县南贾庄附近。明崇祯十一年(1638)卢象升于此遭遇清兵,军败战死。
城名、县名。“洛”本作“雒”,三国魏改。故城有二: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白马寺东二里洛河北岸。原为周成王时周公营建雒邑的成周城,周敬王避王子朝之乱,迁都于此,加以扩建,为春秋后期最繁荣的都市之一。战国时改
本平夏城,北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升为怀德军。治今宁夏固原县西北。属秦凤路。辖境相当于今宁夏同心、海原及固原等县部分地,后废。
使职名。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置,以户部尚书李峘除都统淮南、江东、江西节度、宣慰、观察、处置等使,总诸道军事,都统使之号自此始。德宗建中元年(780),以汴州节度使李勉充河南汴州、宋、滑、河阳等道都
1550—1616明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海若士、清远道人、若士、茧翁等。有文名,因拒受张居正拉拢,屡试不第。至万历十一年(1583)始得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
305—377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字叔虎(一作叔武)。年少须白,世称“王白须”。初为佐著作郎,累迁廷尉,执法严明。转吏部尚书,主选人以才,不得以卜术兼进。时众官渐多,迁徙太速,进“省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