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相国
官名。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自立为吴王,设中书省,置右相国为中书省长官,正一品,位在左相国上。吴元年(1367)改百官礼仪,以左为上,遂改原右相国为左相国。明洪武元年(1368)改置为右丞相。
官名。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自立为吴王,设中书省,置右相国为中书省长官,正一品,位在左相国上。吴元年(1367)改百官礼仪,以左为上,遂改原右相国为左相国。明洪武元年(1368)改置为右丞相。
书名。元刘一清撰。十卷。是书虽以钱塘为名,实记南宋一代事。大抵采宋人说部而成。高、孝、光、宁四朝所载颇略,理、度以后叙录最详,于南宋末之军政大事以及权臣进退,条分缕析,多有正史所不及者。第九卷全录严光
?—前150西汉信都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人,字少君。文帝窦皇后弟。幼时家贫,被人辗转略卖,为主家入山作炭。后至长安,与窦皇后相认,遂得厚赐田宅金钱。大臣周勃等以吕氏之乱为戒,乃选有节行之长者为其师傅
即“士族”。
151—230三国时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字元常。少举孝廉,辟为黄门侍郎。东汉兴平二年(195),因助汉献帝摆脱李傕、郭汜控制,以功迁御史中丞、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建安二年(197),曹操
官署名。简称浙西(道)廉访司。元代地方监察机构。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所辖十道监司之一。至元十四年(1277)于杭州置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监杭州、湖州、嘉兴、平江、常州、镇江等路。二十一年,迁平江路(治今
见“河州”。
官署名。又称督理街道厅。清代工部所属机构。顺治元年(1644)置。遣满、汉司官各一人管理。乾隆三十一年(1766)改由四人管理,满、汉御史各一人,本部司员一人,步军统领衙门司员一人,一年一更代。下设经
古代陶器纹饰。多见于新石器时代,为陶器成型后,以篦类工具在其表面按印所留下的印迹。
?—1075辽道宗时人。为伶官,曾歌唱宣懿后所制曲。大康元年(1075),被耶律乙辛等诬指与宣懿后通,全族处死。
官署名。汉代负责修造楼船的工官。《汉书·地理志》:庐江郡“有楼船官”。汉武帝时闽越王“阴计奇策,入燔寻阳楼船”(《汉书·严助传》)。寻阳属庐江郡,当即楼船官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