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书名。清刘鹗撰。四卷。光绪十四年(1888),黄河决口于郑州,刘氏以同知投效河工大臣吴大澂,参加治河,遂据《禹贡》、《水经注》和历代史志,广稽府县方志,博采诸家考述,撰为此书。凡禹贡全河、禹河龙门至于孟津、禹河孟津至大陆、禹贡九河逆河、周至西汉河道、东汉以后河道、唐至宋初河道、宋二股河、南河故道、现今河道等十图,皆详加图说,对黄河古今水道演变和决口改道等情况有所考证。
书名。清刘鹗撰。四卷。光绪十四年(1888),黄河决口于郑州,刘氏以同知投效河工大臣吴大澂,参加治河,遂据《禹贡》、《水经注》和历代史志,广稽府县方志,博采诸家考述,撰为此书。凡禹贡全河、禹河龙门至于孟津、禹河孟津至大陆、禹贡九河逆河、周至西汉河道、东汉以后河道、唐至宋初河道、宋二股河、南河故道、现今河道等十图,皆详加图说,对黄河古今水道演变和决口改道等情况有所考证。
亦作都译勾管作者。西夏译经者称号。主持译经,常以国师担任。景宗元昊时为白法信,惠宗秉常时为白智光。
约337—约422东晋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俗姓龚。求法旅行僧、译经僧。中国僧人到天竺留学的先驱者。幼年出家,二十岁受比丘大戒。他感到“经律舛缺”,于安帝隆安三年(399)偕同慧景、道整等从长安出
即“明本”。
书名。清倭仁(谥号文端)著。十卷。卷一至卷二为讲义、奏疏,卷三为所辑《为学大指》,卷四至卷七为日记,卷八为序、书等杂稿,卷九至卷十为《吏治辑要》、《嘉善录》与《莎车行纪》。另有所辑《帝王盛轨》与《辅弼
见“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海防同知 官名。知府之佐官。清代于直隶天津府,奉天营口、金州厅,山东登州府、青州府,江苏苏州府,浙江嘉兴府、宁波府、绍兴府、台州府、温州府,福建福州府等府设,专理海防事务。
官名。(1)军职。唐仪凤中置,以黑齿常之为河源军副使、大使。黑齿常之在军七年,吐蕃不复为边患。各军多置,或以所在州刺史充任。掌领本军军务,或兼理地方政务。五代沿置。后梁于砀山置崇德军,即以朱彦让充任。
东汉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人,字子龙。早年家贫,佣为漆工。后隐居为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为郭泰、蔡邕所重。灵帝、献帝时,大将军何进、董卓等慕名征辟之,皆不就。年七十四,终于家。
官署名。宋代太常寺与大晟府所属机构。掌礼乐之法。
一作龙支(《后汉书·西羌传》李贤注),又作龙夷(《水经·河水注》)。古城名。在今青海海晏县。新莽时为西海郡治。《资治通鉴》:东汉永元十四年(102),“曹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屯龙耆”。
在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是契丹族先世居地。辽时山上建始祖庙,每兴兵及春秋二季,祭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