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匈奴堡

匈奴堡

地名。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七十里。以“匈奴种落相率保聚之地,因以为名”(《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晋书·苻生载记》:“姚襄率众万余,攻其平阳太守苻产于匈奴堡。苻柳救之,为襄所败,引还蒲阪,襄遂攻堡,克之,杀苻产,尽坑其众”;《晋书·姚泓载记》:永和元年(416),“并州定阳、贰城胡数万落叛泓,入于平阳,攻立义将军姚成都于匈奴堡,推匈奴曹弘为大单于”,皆即此。

猜你喜欢

  • 勋卫

    ①军府名。左、右卫及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三卫之一,皆为内府,可宿卫内庑。隋代设左勋卫开府,大业三年(607)改名勋侍。唐代有左右卫勋卫一府、勋卫二府和率府勋卫府。宋崇宁四年(1105)置为三卫之一,掌

  • 畴人传

    书名。清阮元辑。四十六卷。成于嘉庆四年(1799)。中国第一部自然科学家传记集。辑录古籍中有关天文、数学家记载,按朝代编排而成。自上古传说时代以迄清中叶,凡二百四十三人,附西洋三十七人。重要人物传后间

  • 行艺

    宋代学校对学生品德和学业的一种要求。行即道德行为,艺即经术学问。太学斋长、斋谕每月登记学生行艺,每季末选优秀者报学谕加以考试。外舍生、内舍生升舍和上舍生出官,除成绩合格外,还要参考平日行艺作决定。

  • 商代诸侯(见殷墟甲骨文)。甲骨卜辞中称“侯雀”(《殷墟文字甲编》第440片)。记事刻辞有“雀入二百五十”(《殷墟文字乙编》第3300片)。其故地在今河南荥阳西北,或说在河南西部。

  • 夷子

    战国时人,名之。系墨者,与孟子同时。孟子攻其厚葬其亲,与墨家治丧之道不合。他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不背墨家之道。

  • 本雅失里

    1379—1410或1412亦称完者秃王,即蒙文史籍中的额勒维特穆尔。明代蒙古可汗。早年在中亚帖木儿王庭。永乐六年(1408),蒙古阿速部领主阿鲁台杀鬼力赤后,被立为可汗。次年,杀明使郭骥,败明将丘福

  • 平黔纪略

    书名。清罗文彬、王秉恩合辑。二十卷。文彬,字质庵,贵州贵阳人;秉恩字雪澄,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编年体。记咸丰四年(1854)至同治十二年(1873)间贵州各族人民起义,以及清政府派兵镇压的经过。起义

  • 执法

    官名。(1)春秋战国执行法令之官。《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置酒后宫,淳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2)即“御史”。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东汉复。

  • 渡海方程

    书名。明嘉靖十六年(1537)福建漳州府诏安县吴朴撰。已佚。明董谷《碧里杂存》卷下《渡海方程》:“其书上卷述海中诸国道里之数,南自太仓刘家河开洋,至某山若干里,皆以山为标准。海中山甚多,皆有名,并图其

  • ①元代驿站。为蒙古语音译,源于古阿尔泰语。元代汉语习用此译名,沿用至今。参见“站赤”。②清代邮递交通机构。专为传递军报而设,其范围限于西北地区。由千总、把总、外委管理驿务。东北吉林、黑龙江以及直隶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