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函谷关

函谷关

①旧函谷关。战国秦置。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东自崤山,西至潼津,绝岸壁立,谷深道狭,深险如函,通称函谷,号称天险。因关在谷中而得名。《资治通鉴》:秦王政六年(前241),楚、赵、魏、韩、卫合纵以伐秦,“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西汉高帝元年(前206),刘邦西入关中,“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后项羽“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皆即此。汉初置关都尉戍守。元鼎三年(前114)徙关于新安县后,改置弘农县。现仅存关门。②新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县东。西汉元鼎三年移此,去故关三百里。东汉中平元年(184)为了镇压黄巾起义,置八关,此为八关之首。三国魏正始元年(240)废。今遗址尚存,陇海铁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唐仓镇

    即今陕西凤县北唐藏镇。《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二年(955)王景伐蜀,蜀将李廷珪“分兵出凤州之北唐仓镇及黄花谷,绝周粮道”,即此。

  • 都江厅

    清雍正十年(1732)置,隶都匀府。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都江区。1913年废厅改县。

  • 郭昂

    约1229—1289元彰德林州(今属河南)人,字彦高,号野斋。至元二年(1265),以布衣上书言事,任山东统军司知事。后调沅州安抚司同知,率兵先后镇压和招降溪洞八十余栅、播州张华、沅州张虎等反元武装。

  • 剿平捻匪方略

    即“钦定剿平捻匪方略”。

  • 寻盟

    ①重申盟约。《左传·文公十五年》:晋、宋、卫、蔡、陈等诸侯“盟于扈,寻新城之盟”。②加入其他诸侯已结之盟,如鲁国未参加鲁僖公三年(前657)秋诸侯在阳谷(今山东阳谷北)的会盟,同年,“齐侯为阳谷之会来

  • 冷鼎亨

    ?—1885清山东招远人,字镇雄。同治进士。历署瑞昌、德化、新昌、彭泽等县知县。善调解民事,能体恤下情,尝率众灭蝗救灾,勘查水情。历任赣抚皆荐其贤能。光绪十年(1884)升补南昌府同知。

  • 典书

    官吏名。(1)三国魏末复五等爵,诸公国置。子、男国置典书丞。两晋南北朝王国以下所置称典书令、典书长。南朝宋、梁东宫属官亦有此职。(2)唐代为流外吏职。弘文馆、崇文馆皆置若干人,掌管图书。(3)元末朱元

  • 延平路

    元大德六年(1302)改南剑路置。治南平县(今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和沙、金两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等地。属福建道宣慰司。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府。境内形势险要,古有“铜延平”之称。

  • 拔汗那

    见“大宛”。

  • 韩锡

    1112—1194金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字难老。辽宣徽北院使贻愿孙,金领忠正军节度使秉休子。以父荫补閤门祗候。天德元年(1149),累官至工部员外郎,领燕都修建。累升户部侍郎。大定元年(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