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时十二卫之两卫,原名*左右卫,炀帝改称左右翊卫。
明代选举制度。凡遇正贡(包括岁贡、选贡、恩贡等)因事故或病未经到部,在一年之内,将原批朱卷追缴,由提学官取年力精壮文学优长者补。
即今山西文水县西南马村。参见“上贤村”。
孟子仁政理想内容之一。《孟子·滕文公上》:“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要求“制民之产”,实行“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五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旧族之后,有才藻。仕闽,为威武军节度判官,殿中侍御史。著有《金谿闲谈》十二卷,已佚。
水名。一作沤夷。《周礼·夏官·职方氏》:正北曰并州,“其川虖池、呕夷”。郑玄注谓即祁夷水,当今山西广灵、河北蔚县等的桑干河支流壶流河。《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以为是滱水,即今河北中部大清河支流唐河
北魏孝文帝太和间制订有关职官品阶的法令。分为前、后两令,皆由孝文帝主持制定。前令于太和十七年(493)颁行,是现存北魏第一个正式规定各种职官品阶的法令,自第一品至从九品分为十八个品级,每个品级中又分上
官署名。辽代置。北面官。属著帐郎君院,掌皇太子帐祗应之事,由著帐户充其杂役。
战国时国家授田制下土地类别。《周礼·地官·载师》:“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牛田者,以养公家之牛。”郑玄则谓:“牛田、牧田,畜牧者之家所受田也。”指为公家牧牛者其家子
官署名。元代置。设于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专领河西乐人,秩从六品,隶礼部仪凤司。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升正六品。武宗至大四年(1311),改为天乐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