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京师坊巷志

京师坊巷志

书名。清朱一新、缪荃孙同撰,刘承干重订。原为《顺天府志》而作,为该志卷十三、十四,并于光绪十一年(1885)刊印单行本问世,称《京师坊巷志稿》,后缪氏复加勘定,增加不少史实。刘氏又考其未确,补其缺佚,厘为十卷。然删去不少掌故,实为美中不足。是书采取《明坊巷胡同集》、《帝京景物略》、《日下旧闻考》等数十种资料,依《东西京城坊考》体例,加以编撰。北京衢巷,大抵袭元、明之旧,其规制之沿革,习俗之变化,民生之情况,书中均有所叙述。为研究北京城的沿革情况提供了丰富资料。后刘氏又作《京师坊巷志考正》一卷附于书末。

猜你喜欢

  • 勒尔锦

    ?—1706清宗室。礼亲王代善曾孙,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子。顺治九年(1652)袭爵顺承郡王。康熙十一年(1672)掌宗人府事。次年吴三桂反,以宁南靖寇大将军驻荆州,累年迁延失机,毫无进展。十九年诏取重庆

  • 公孙臣

    西汉鲁人。文帝十四年(前166)上书言秦为水德,汉代秦,推终始传,汉当土德,其应为黄龙见。宜改正朔,服色尚黄。丞相张苍力主水德,以河决金堤为符应。后文帝召之为博士,与诸生申明土德,草改历、服色事。

  • 外算官

    唐代南诏官名。由清平官或大军将兼领,统摄六曹长,类似唐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

  • 蒙古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自治州、县,其余散居于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地。人口4802407人(1990年)。操蒙古语,属阿

  • 伍敦元

    1765—1843清广东南海人,原名秉鉴,字成之,号平湖,外商称伍浩官(Howqua)。怡和洋行行主伍琇亭第三子。初承家业,出任行主,为广东十三行行首。曾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相勾结,代向低级行商贷款,年利

  • 侬峒蛮

    唐对羁縻西原州侬峒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与今壮族有密切渊源关系。主要活动地区在今广西凭祥、龙州、大新、天等、德保、靖西、那坡一带。元、明后其名渐消失。

  • 郃剌赤

    即“哈剌赤”。

  • 铁链夹棒

    古代打击兵器。本出西戎。棒一长一短以铁链连之,利于自上击下,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连枷,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

  • 休著各

    即“独孤”。

  • 太后三卿

    官名合称。汉置,指皇太后宫所置卫尉、少府、太仆。随太后宫为号,如“长乐卫尉”、“长信少府”等,位在同号九卿之上。三国魏沿置,但改其位在同号九卿下。晋、南朝沿用汉制,仍在九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