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五十一心所

五十一心所

佛教名词。“五十一心所有法”的简称。唯识宗指由“八识”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分六类:第一类有触、作意、受、思、想五种,称“遍行”心所,即从根、境、识三者的相互关系出发表明人人均具有的、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第二类有欲、胜解、念、定、慧五种,称“别境”心所,指由各个人所处的特殊境况而产生各个特殊的心理状态。第三类有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勤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十一种,称“善”心所,即属于善的心理状态。第四类有贪、瞋、痴、慢、疑、恶见六种,称“根本烦恼”心所,即人类所具有的根本性的迷惑,亦称“本惑”的心理状态。第五类有忿、恨、复、恼、嫉、悭、诳、谄、害、㤭、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二十种,称“随烦恼”心所,即由“根本烦恼”派生的与善心相反的心理状态。第六类有悔、眠、寻、伺四种,称“不定”心所,即善恶不定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 丘良功

    ?—1817清福建同安(今厦门北)人。行伍出身。嘉庆十年(1805),以功擢闽安协副将。不久署台湾副将。从浙江提督李长庚镇压海上反清武装蔡牵,屡有战功。迁浙江定海镇总兵。十四年,擢浙江提督,偕福建提督

  • 韩宜可

    ?—约1399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伯时。洪武初,历官山阴教谕、楚王府录事、监察御史。因弹劾丞相胡惟庸等,下锦衣卫狱。不久得释,出为陕西按察司佥事。请酌处谪戍凤阳官吏,又请宽连坐法,均被采纳。善文

  • 马王堆汉墓

    西汉墓葬群。位于湖南长沙城东马王堆,故名。墓主为西汉初轪侯利仓及其家属。1972年春发掘的1号墓墓主为利仓之妻,1973年底至1974年初发掘的2号墓、3号墓墓主分别为利仓及其子。史载利仓以长沙相封侯

  • 王廷诏

    1745—1801清河南西华人。佣工出身。嘉庆元年(1796),与王聪儿、姚之富等起义于襄阳黄龙垱,被推为襄阳黄号首领,尊称“老掌柜”,转战于川、楚、陕、甘等省。六年被俘于西乡鞍子沟,遇害。

  • 潘平格

    1610—1677明末清初慈溪(今属浙江)人,字用微。一生未仕,只当过训蒙师。为学善独立思考,早年曾学程朱与象山、阳明之学,后谓“深中其病,确知其害”,痛陈“程朱与象山、阳明之学未契孔孟”,乃自立门户

  • 献捷

    古代军礼之一。天子命诸侯征伐异族,于战后至周举行一定的礼仪,将所获人员物品献给天子,以告战功。诸夏间战争不得向王献捷,亦不得向其他诸侯献捷,否则谓之非礼。

  • 金丹

    道教炼丹名词。古代方士、道士用黄金炼成“玉液”,或用铅汞等八石烧炼成黄色药金(还丹),故名。认为服之可长生不老。见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 沈寿

    1874—1921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雪宦。七岁学习刺绣,十四岁已小有声名。婚后,与其夫余觉在苏州创办同立绣校。清光绪三十年(1904),为慈禧太后七十寿辰绣制“八仙庆寿”等八

  • 宁海教案

    清光绪二十九年八月(1903.9)浙江宁海大裹村教民王品松夫妇勾结官府,依恃教会势力欺压乡里,激起民愤。王锡彤号召“剿灭天主教”,发动起义,杀死王品松夫妇后,进攻县城,焚毁教堂二处,杀传教士、教民数人

  • 柴市

    南宋宰相文天祥就义处。一说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一说在今北京市宣武门迤南及广安门内外一带。据元王恽《玉堂嘉话》所载,“文天祥被戮于燕南城柴市。”则似应以后说为准。但具体地点仍有两种说法:一主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