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都赤
又译温都赤、兀勒都赤。蒙古语,意为“带刀者”。蒙古、元朝怯薛执事之一。《南村辍耕录》:“云都赤,乃侍卫之至亲近者,……负骨朵于肩,佩环刀于腰,或二人四人,多至八人。时若上御控鹤,则在宫车之前,上御殿廷,则在墀陛之下”,从事警卫。大臣“有所奏请,无云都赤在,不敢进”。
又译温都赤、兀勒都赤。蒙古语,意为“带刀者”。蒙古、元朝怯薛执事之一。《南村辍耕录》:“云都赤,乃侍卫之至亲近者,……负骨朵于肩,佩环刀于腰,或二人四人,多至八人。时若上御控鹤,则在宫车之前,上御殿廷,则在墀陛之下”,从事警卫。大臣“有所奏请,无云都赤在,不敢进”。
唐博陵(治今河北安平)人。开元时,官著作佐郎,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至德时,迁仓部郎中,官至国子司业。著有《教坊记》一卷。
在今贵州遵义县娄山关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州杨氏,刘綎据此为营。
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人俯身拱手下地,头不下地。是军中和妇女所用的拜礼。见《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
清代兵制名称。驻守畿辅和各地的八旗官兵,称为“驻防八旗”。顺治二年(1645)始置,以后于各要冲之地陆续增派。各按专城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等为驻防长官,下设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职,统率所
1621—1647明末清初福建莆田人,字彦侯。初从父宦游成都而留居四川,广结交,人称曾公子。明崇祯末,组织地主武装与农民军相抗,曾设伏于瞿塘峡口,阻张献忠入川。旋兵败匿民间。后重组武装入据重庆。南明永
书名。西汉刘向撰。据《汉书·刘向传》,成帝时,向不满外戚王氏擅权,故撰成此书,共十一篇。内容记叙自上古至汉代的各种符瑞灾异,推衍《书·洪范》五行之说,宣扬天人感应,以谏时政得失。《汉书·艺文志》题为“
即“度牒”。
?—1228金清州(今河北青县)人,本姓尹,避讳改,字子安。承安五年(1200)词赋进士。初补尚书省令史。贞祐三年(1215),中都(今北京)城陷,受留守平章政事完颜承晖委托,带遗表赴南京(今河南开封
762—811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丰明。先世奚族。张孝忠之子。原名升云,德宗赐今名。沉毅通书传。历定州刺史、义武军节度使,封延德郡王。贞元二十年(804)入朝,陈述河北、西北边事,德宗恨相见
唐龙朔二年(662)至咸亨元年(670)改称左右监门率府为左右崇掖卫,一作崇掖率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