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军
书名。清末天恨生编。十二章。作于宣统三年(1911)。主要记叙武昌起义前后形势及起义过程,起宣统三年八月十四日,迄二十七日刘家庙激战,兼插黎元洪、黄兴小史和逸事。其中所记起义后武昌地区社会秩序、商业、新闻报业诸情况,多属作者亲见。有民醒社石印本。
书名。清末天恨生编。十二章。作于宣统三年(1911)。主要记叙武昌起义前后形势及起义过程,起宣统三年八月十四日,迄二十七日刘家庙激战,兼插黎元洪、黄兴小史和逸事。其中所记起义后武昌地区社会秩序、商业、新闻报业诸情况,多属作者亲见。有民醒社石印本。
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和云南独立后,贵州陆军小学堂和新军中的革命者即谋举义。自治学社张百麟等亲入抚署,要求巡抚沈瑜庆“和平独立”,沈拒绝,且与宪政派合谋“贵州自保”,拟逮捕张百麟等。自治学社决
天球分区名。按照每年日月交会位置,沿黄道把周天分作十二部分,合称十二次。又名十二星次、十二纪等。十二次各有专名,《尔雅》载其九。汉以后定型。现用十二名称出自《汉书·律历志》。与十二辰、二十八宿配合关系
篇名。南宋陈亮撰。四卷。见于《龙川文集》。自称“独好伯(霸)王大略,兵机利害”(《序》),因论列刘秀、曹操、诸葛亮、李靖、李愬等前代帝王将相,剖判其得失功过,以为中兴之主临敌参酌。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初为夏官府吏部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六勋之赏,以酬其功。正三命。下设司勋中士以佐其职。北周时,因征战不断,从军受勋者日众,故于司勋上士之上置中大夫、下大夫以掌
书名。清张宗法撰。二十四卷。宗法字师古,四川什邡人。作者自称生长农家,终身畎亩。本书刊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占课、月令、耕种法、植树法、畜产、水产、农家杂事等六部分组成。除占课、效方、典故以及
殿前都指挥使司之简称。
?—1869清江西丰城人。由监生捐知县分发四川,同治三年(1864)署新都,次年补丹棱。严行保甲法,并仿湘军营制操办团练。亦倡率修水利,植桑,购书千余卷充实邑中书院。七年调署阳德县。
北宋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字翼中,号大隐翁,又自号无求子。元祐进士。曾官奉议郎。后忤旨罢官,侨居杭州大隐坊,著书酿酒,作《北山酒经》。苦心钻研《内经》及张仲景学说,历数十年,遂精于医。将《伤寒论》
书名。明姜宝撰。八卷。本书据司马光《稽古录》和朱熹《通鉴纲目》而名篇。所记起于远古传说时代,迄于汉初,凡事涉荒唐不经,不足论列者,则削而不书;凡疑信参半,则予以辨明,虽为小节末事,亦必考求其始。
479—536南朝梁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士宗。贫困自守,屡蒙荐召,坚不出仕。亲戚多贵显,避而不与往来,独与裴子野友好。著有《七录》、《高隐传》、《正史削繁》等。《七录》是中国古代目录学中继刘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