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骠骑卫上将军

骠骑卫上将军

将军名号,为武散官,金代为正三品下,元代为正二品。见《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七》。


武散官名。金始置,秩正三品下。元沿置,升秩为正二品。

猜你喜欢

  • 周室

    周朝王室的简称。《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

  • 兼衔

    旧指以本官兼领他官衔。如清朝之总督例兼右都御史、兵部尚书衔,巡抚例兼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衔。又,所兼之衔亦称某官之兼衔。

  • 知内侍省

    官名。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命内侍省官在昭宣使以上、正使以下者各带真官,改内侍省都知置,为内侍省长官。南宋初沿置,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内侍省并入入内内侍省,遂省。

  • 督学

    官名。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置督学八至十六人,各省县教育行政机关亦置,掌视察学务,为北洋政府时期视学的改名。参见“视学”。

  •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侍卫”。

  • 詹事司直

    官名。唐朝太子詹事府属官,置二员,正七品上,掌纠劾宫僚及率府之兵; 太子监国,一人与司仪郎、舍人分日受理启状。

  • 给公锯

    宋朝勇敢、效用兵资级名。为八等资级最低一等,以授有战功者。

  • 修内司受给官

    官名。金置,属修内司,见该条。

  • 银捐

    清朝捐纳方式之一。乃后期之加捐花样,咸同年间,初为鼓励加捐,实行多立班次,减折加捐之法。纳捐者多以饷粟交进,有成数不及定额之半者。其后另订加成新章,并令交进实银,因有此称。同治三年(1864)设银捐新

  • 州儒学教授

    学官名。宋、金、元置,见“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