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铜印

铜印

铜质官印。汉朝吏秩比二百石以上,比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皆授铜印,绶带以官秩高低有黑、黄之分。秩比六百石以上,铜印黑绶; 比二百石以上,铜印黄绶。后或沿用。南朝齐尚书令、仆、中书监、令、秘书监、丞、太子二率、诸府长史、卿、尹、丞、尉、中丞、都水使者,诸州刺史,皆铜印。唐制,诸司皆用铜印。宋因之,惟三省、枢密院用银印,六部以下用铜印。清朝由礼部铸印局铸造。中央机构中詹事府、光禄寺、太仆寺、国子监、太医院、武备院、上驷院、奉宸苑,以及各部、院、寺司务厅; 各省按察使司、盐运使司,以及府、州、县等皆用之。印之大小,随各机构地位而定,方、厚不等。多以满、汉两种文字并用,亦有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如厄鲁特总管)及满蒙二种文字(如察哈尔总管)者。字体有钟鼎、小篆、重露篆等数种。

猜你喜欢

  • 同详议官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置,为礼制局属官,掌讨论宫室、车服、器用、冠婚、丧祭制度沿革。宣和二年(1120)罢。

  • 鼎官

    殿前武臣。《汉书·东方朔传》:“夏育为鼎官,羿为旄头,宋万为式道候。”注:“师古曰:夏育,卫人,力举千钧。鼎官,今殿前举鼎者也。”

  • 定国上公

    官名。新莽耒末更始政权置。《后汉书·刘玄传》: “悉拜置诸将,以族父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官名,西汉末年更始置。《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更始即帝位……悉拜置诸将,以族父良为国三老,王匡为

  • 司川大夫

    官名。即水部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水部郎中。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水部郎中为司川大夫。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工部尚书》,参看“水部郎中”条。

  • 旌节

    周朝使臣所持作为通行凭证的符节。《周礼·地官·掌节》: “道路用旌节。”唐代符节的一种。参见“节”。

  • 路总管府判官

    官名。金诸总管府(谓府尹兼领者)置总管判官一人,秩从六品,掌总领总管府众务,分判兵案之事;府判一人,从六品,掌总领众务,分判吏、户、礼案并专掌通检推排簿籍。元诸路总管府,上、下路各置判官一人,掌总领府

  • 鸿池丞

    官名。东汉置,隶少府所属钩盾令,员一人,秩二百石。鸿池,池名,在洛阳东。官名,汉置,属少府钩盾令,俸二百石,掌鸿池。鸿池,池名,在洛阳东二十里。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

  • 领左右

    官名。北魏置,为皇帝身边的亲信侍臣,掌禁中事务, 权力很大, 故北魏后期的权臣如元乂、尔朱荣等都兼任此职。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未载。北齐为门下省领左右局长官,员二人

  • 航空署督办

    官名。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北洋政府向英国借款,购置飞机,专供商业和练习之用。分别在交通部和国务院设置航空机构:交通部所设的称为航空事宜筹备处,直皖战争后裁撤;国务院所属的为航空事务处,民国十年(

  • 案狱

    官名,为案狱仁恕掾的省称,也简称仁恕掾,俗称无害吏,掌巡行诸县,审讯罪犯。详见“案狱仁恕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