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部落联盟议事会

部落联盟议事会

部落联盟的权力机关。各部落酋长都是议事会的成员,军事问题和一般重要事项都要由议事会讨论。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时,四岳举鲧治水,尧虽然不同意,但仍服从四岳十二牧的决议(见《史记·五帝本纪》)。尧舜时有“禅让”的故事,尧老传位于舜,舜老又传位于禹,中间虽也经过明争暗斗,但最后也都是得到四岳、十二牧的同意的。可见部落联盟的首领一切事情都得听命于议事会,这正是军事民主主义的特点。军事民主主义的出现,意味着原始社会已到尽头。因为按地域相结合的部落联盟已经超出了血缘的界限,是氏族机构到国家的过渡形态。正因为这时已处于原始社会的尽头,战争已成为掠取财富的手段,军事首长或氏族、部落首领的权力和财富迅速增长,成为部落中的显贵,部落联盟的议事会也随着蜕变为贵族的议事会机关,据《尚书·尧典》记载,舜担任大酋长时对部落联盟议事会进行了改革,设置了司徒、司空、后稷、共工、士、秩宗、虞、典乐、纳言九种官职,合称九官。又有四岳,职参谋议;十二牧代表部落联盟督察本部落。议事会已成为阶级社会权力机构的雏型。

猜你喜欢

  • 八坐

    即“八座”。

  • 五卫亲军

    元代枢密院所属京城侍卫军。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改侍卫亲军为左、右、中三卫。十六年(公元1279年)增设前后两军,合称五卫, 秩均为三品, 各以都指挥使为主官,掌宿卫扈从,兼管屯田之事。

  • 左外兵郎中

    官名。西晋、北朝与左外兵郎互称,为尚书省左外兵曹长官。参见“左外兵郎”。

  • 虎贲

    官名。西周始置,《周礼》夏官之属有虎贲氏,为宫中卫戍部队将领,掌王之出入仪卫之事。春秋战国沿置。汉朝属中央禁卫军。原名期门,武帝置,平帝元始元年(后1)更名虎贲郎,由虎贲中郎将率领,职掌宿卫,禁卫皇宫

  • 吏胥

    地方官府的小吏。宋朝董嗣杲《芜湖县》诗:“国库转亏商旅瘠,县官频易吏胥肥。”

  • 三司钱帛案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为度支八案之一。掌军中春冬衣、百官俸禄、左藏钱帛、香药榷易。

  • 中书省录事

    官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分掌中书省诸案公事,正八品。

  • 珍馐署

    官署名。明清光禄寺所属之机构。明洪武八年(1375)置,隶光禄司。三十年改隶光禄寺。设署令一人,丞一人,监事一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光禄寺亦置,设官略同。掌供宫膳肴核之事。清顺治元年(1644)

  • 钦天监监副

    官名。明清钦天监之副长官。佐监正掌监事。俱正六品。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监丞设,二人。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初由汉人充任。康熙四年(1665),定设左、右监副,满、汉俱各二人。雍正八年(

  • 散骑侍郞

    官名。三国魏置,员四人,五品。隶散骑省,吴国亦置。西晋因魏制。与散骑常侍、侍中、黄门侍郎等侍从皇帝左右,顾问应对、谏诤拾遗,共平尚书奏事。东晋罢。南朝复置,员四人,隶集书省,掌文学侍从、谏诤纠劾,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