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资政院

资政院

官署名。清末中央咨议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宣布增设,次年设总裁筹办。宣统二年(1910)正式成立。掌议决国家预决算、税法、公债、法律(宪法除外),并其他奉旨交议事件。宣统三年九月,短时代行议会职权。初定置总裁、副总裁各二人,实仅总裁二人、并增协理四人、帮办三人。后改为总裁、副总裁各一人。议员二百人,钦选、互选各半,任期三年。分常年会与临时会。常年会每年一次,会期三个月;临时会无定次,遇有紧急事件,由特旨召集。下设秘书厅,置秘书长一人,秘书官十二人。清亡遂废。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三年设,掌集议全国政事、以取决公论。其官有总裁、副总裁各一人,下有秘书厅秘书长一人,一二三等秘书官各四人,下有皇帝选定各方面的议员一百人,各省谘议局民选议员六人。凡岁出岁入、法典朝章、公债税率等,均经议员议决,会国务大臣上奏取裁。见《清史稿·职官六·资政院》。

猜你喜欢

  • 山北东西道提刑按察使

    官名。元朝山北东西道提刑按察司长官。参见“提刑按察使”。

  • 大宪副

    明朝按察副使之别称。

  • 太子右司御副率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右宗卫副率置,太子右司御率府次官,员二人,从四品上。中宗神龙元年(705)又改为右宗卫副率,睿宗景云二年(711)复名右司御副率。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官存而无职司

  • 遂伯下大夫

    即“小遂伯下大夫”。

  • 三独

    即“三独坐”。《魏书·张普惠传》: “不正其非,岂所望于三独。”

  • 理刑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理刑司员外郎。清朝理藩院理刑清吏司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设满洲二人,蒙古四人。

  • 纠察案

    官署名。南宋置,属刑部,掌审问大辟狱案。

  • 典礼院掌院学士

    官名。清末置,为典礼院的长官。见“典礼院”。

  • 兵匠案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工部置,掌修造器甲工匠之事。南宋因之。

  • 东都苑西面监

    ① 官署名。唐高宗显庆二年(657)改食货监置,置监、副监各一员,丞二员,掌本苑完葺苑面、宫馆、园池与种莳、蕃养六畜之事。②官名。唐朝东都苑西面监长官,从六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