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 选官方式之一。相传起源于上古禅让之时。《尚书·舜典》:“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孔颖达疏: 试,“试以治民之难事”。后世用为选官之法。《诗经·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毛亨传: “私人,私家人也。是试用于百官也。”② 官制用语。汉制,任用官吏有试、守之制,试者为期一年,仅得半俸。若试用称职,满岁为真,得全俸。唐武则天时定试官之法,凡存抚使所举之人,不论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者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宋神宗元丰四年 (1081) 定制,除授职事官,并依寄禄官高下分行、 守、 试, 寄禄官低二品以下为“试。”辽制,朝官之官阶稍低于官职者,衔中加“”字,更低者加“”字。金制,散官高于职事者带“”字,职事高于散官一品者带“”字、二品者带“”字。品同者不用此制。明朝有试百户、千户,试御史等。


1、考试。《周礼·夏官·稿人》:“试其弓弩。”

2、试用。试其能否为官,能者留(任官),不能者去。《汉书·高祖本纪》:“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

3、试任高级官吏。低级官吏,担任比其职位高的官吏,未升迁,而试其能否胜任。《宋史·辛弃疾传》:“进宝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试兵部侍郎。”龙图阁待制为从四品,兵部侍郎为从三品。《宋史·职官九》:“凡除职事官,以寄禄官品之高下为准:高一品已上为行,下一品为守,下二品已下为试。”“已”同“以”。

猜你喜欢

  • 琉球官学

    学校名。清朝培养琉球留学生之机构,康熙二十三年(1684)琉球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受业,均准入国子监就读,始称官学。其后,二十七年、雍正二年(1724)、乾隆二十五年(1760)、嘉庆十年(1805)、道

  • 通惠河运粮千户所

    官署名。元至元三十一年始置,属京畿都漕运使司。掌漕运之事。有中千户一人,中副千户二人领其事。

  • 左监门卫

    禁卫军指挥机构。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左监门府置,十六卫之一。不领府兵,置大将军 一员、将军二员、中郎将四员,与右监门卫率亲近禁军,共掌宫城诸门禁卫及门籍,判入,职任颇重。有长史、录事参军事,兵曹

  • 行政

    官制用语。行施政令,执掌政务。《史记·周本纪》:“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 吏曹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明永乐元年(1403)置。见“吏曹清吏司”。

  • 监当官

    官名统称。宋朝诸州粮料院、钱监、监仓、监盐、监酒、监镇、作院、交引、库务、监门、监茶、监场、监务等官的统称。诸州、军随事而置,掌场务库藏出纳之事。征榷场务每年皆有定额,年终据其登耗予以奖惩。其课利所入

  • 膳夫

    官名。周朝置。①西周晚期执政大臣。《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为宰,仲允膳夫,聚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②掌王饮食之官。《左传·庄公十九年》: “及惠王即位”,“王夺子

  • 掌式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之。天官府纳言中大夫属官。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卫所领运官

    官名。明代漕粮北运,由沿途各卫所官兵任领运官。清仿明制,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八省设卫、所,卫置守备,所置千总,分统运军领运漕粮。清初以屯田分给卫军,罢其杂徭,专司领运。旋改

  • 一统志馆

    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见“内阁修书各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