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即“柔远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宋朝始置于太学附属小学,一至二人,掌训导、考校、责罚学生。徽宗崇宁四年(1105)各州武学亦置。政和五年(1115)各路医学又置。南宋初,州学不置教授者亦置一人,掌学事。元朝于县儒学及医学置。儒
官名。北魏末置,负责州治的城防事务,名位高于“防城都督”。《周书·独孤信传》:“建明(530—531)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
官员降罚方式之一。即“勒停”,见该条。
①三公九卿的爵位。《孟子·告子上》:“公卿大夫,此人爵也。”②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的统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泛指在朝的大官。《后汉书·孝和帝纪》:“(太后诏)今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掌囚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掌拘于刑部的囚犯,下设掌囚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① 官署名。(1) 春秋战国楚置。负责收藏珍宝货贿,征收工商赋税,督造王室器皿等事。(2) 汉朝指丞相、御史府。《汉书·杜周传》:“郡吏大府举之廷尉,一岁至千余章。”颜师古注:“大府,丞相、御史之职也
官名。三国蜀置。统兵。后主建兴十二年(234),王平迁此职、安汉将军,副佐车骑将军吴壹驻汉中,又领汉中太守。官名,三国蜀置,掌统兵作战或驻守。《三国志·蜀书·王平传》:“迁后典军、安汉将军。”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置,掌管山东河北地区各路军民科差征进,以及调遣军马等事务,权力甚大。秩从二品,以大都督三员为长官,同知、副各一员为次官。辖左、右手万户府、拔都万户府、哈答万户府、蒙古
官名。清末各机构中所设提调一职之副手。官名。为提调的副职,见“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