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营缮司

营缮司

官署名。① 见“营缮清吏司”。②清末民政部所属之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原工部营缮司改设,归併巡警部警保司工筑科。掌督理本部直辖土木工程,稽核京外官办土木工程及经费报销,保存古迹,调查寺庙等事。辖建筑、道路、古迹三科。置郎中一人总理司务,下设员外郎、主事各四人,七品小京官一人,六、七品艺师各一人,分司各职。


官署名。清末置,属民政部。掌督理本部直辖土木工程,稽核京外官办土木工程及经费报销并保存古迹、调查祠庙各事。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主事各四人,六、七品艺师各一人。司内分设三科:建筑科,掌京内城垣、衙廨、仓廒之土木工程及其经费报销,京外公园、市场及其他官办土木工程及其经费报销,琉璃窑及木仓之管理,本部直辖土木工程及其报销事项;道路科,掌京城道路、沟渠修缮改良,各省经营的道路工程,京外路工经费报销事项;古迹科,掌古代建筑物调查、保存、博物馆之管理,神祠、佛寺、道观等建置、修缮事项。

猜你喜欢

  • 黄马褂

    服饰名。清朝官服之一。即用明黄色之绸缎或纱制成的无花纹及彩绣之行褂。当时又称“黄褶”。凡因职任关系,或因“赏穿”,皆得穿用。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班长、护军统领、健锐营翼领皆为亲臣近侍,可以穿用

  • 怀义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置。统兵。《三国志·孙讨逆传》: “太傅马日䃅杖节安集关东,在寿春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官名,东汉置,掌帅兵征伐或镇守。《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

  • 陶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土中大夫陶工中士佐官,员一人,正一命。

  • 仓大使

    官名。明清之仓官。掌地方仓庾之事。明朝设于府者为从九品,设于州县者未入流。清朝隶布政使及各府者为从九品,隶州县者未入流。官名。仓大使之设始于元,主管官仓。明代有布政使司仓大使、府仓大使,秩均为从九品;

  • 福建暨南局

    地方侨务机关。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十月十六日内务部呈准公布的《福建暨南局章程》的规定,其职权是保护华侨,主办有关华侨教育、实业,发给旅行证明,调查华侨情况,推销公债等。设总理、

  • 参知枢密院事

    职衔名。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置,命司徒平章事范质、礼部尚书平章事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

  • 土守备

    官名。清朝土官名号之一。武职。甘肃、云南等省设有。正五品。管所辖之兵士,受地方武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兵部。云南亦有非世袭者,初为世袭,雍正二年(1724)改拔补。详“土官”。土兵官名。清制,甘肃地

  • 军机房

    官署名。清置,为军机处前身,掌军政机要。见《清史稿·职官一·军机处》。参看“军机处”条。

  • 裕民局

    官署名。北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置,掌讨论强兵富民之法。以宰臣提举,详定官以侍从充任,下设参详官、检讨官。宣和元年(1119)废。

  • 铨状

    唐铨选之制,文武选人须以京官五人为保,一人为识,写成担保文书,称为铨状,铨选前须向吏部或兵部的投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