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府中郎将
官名。① 唐朝十二卫所领翊卫府长官,各置一员,正四品下,领本府之属以宿卫,而总其府事。②唐朝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翊府长官,各置一员,从四品上,领本府之属以宿卫,而总其府事,高宗永徽三年(652)改为旅贲郎,显庆元年(656)复名中郎将。
武官名。唐置于十六卫,属于左右卫者,为翊一府与翊二府的主官; 属于其他诸卫者为翊府的主官,掌统各翊府卫士以供宿卫。北衙禁军中亦置之,如左右羽林军所属即有左右翊卫中郎将各一人。参见“左右卫”。
官名。① 唐朝十二卫所领翊卫府长官,各置一员,正四品下,领本府之属以宿卫,而总其府事。②唐朝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翊府长官,各置一员,从四品上,领本府之属以宿卫,而总其府事,高宗永徽三年(652)改为旅贲郎,显庆元年(656)复名中郎将。
武官名。唐置于十六卫,属于左右卫者,为翊一府与翊二府的主官; 属于其他诸卫者为翊府的主官,掌统各翊府卫士以供宿卫。北衙禁军中亦置之,如左右羽林军所属即有左右翊卫中郎将各一人。参见“左右卫”。
官场用语。旧时官衙以卯刻鸣鼓召集僚属,故谓赴官所伺候上官为听鼓。后又用来称候补官缺者。
官署名。明朝内府所属机构,隶内官监,设宦官进行管理。与木作、瓦作、东行作等负责营造宫室、陵墓等事。
明朝盐运使及运同之别称。
官名。西周置。“佃”即甸。为管理农业之官。官名。西周设置,《南宫柳鼎》中有“佃史”(《录遗》九八)。佃即甸,甸史就是农大夫或田畯,为管理农作之官,监督庶人耕种籍田。
官署名。即“福建清吏司”。
官名。元于太禧宗禋院置佥院兼祗承神御殿事二人,为太禧宗禋院的佐官。
官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于审刑司置,一人,正六品。掌审理刑狱之事。十九年罢。
官名,汉置,掌执铎。《后汉书·礼仪下·大丧·大驾》:“铎司马八人,执铎先。”铎,大铃。
官名统称。即宋朝各地专管财务的官员,如诸路提举茶盐、茶马、坑冶、市舶司及诸州茶盐酒税场务、征输、冶铸监当官等。
文职土官名。清制,置于贵州省一人,不理本地方民族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