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管河道

管河道

官名。明朝于河南省置。为本省布政使佐官左右参政、参议及按察使佐官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专管黄河防汛、水利诸事务。


专职道员名。明清时设置。明代布政使司左右参政与按察使司副使有以管理河务为专职者,称为管河道。清代在与河务有关的地方亦设管河道,为河道总督的属官,分管河务。其中直隶有管河道五人,山东、河南、江苏管河道各二人。其中专任者有直隶永定河道(驻固安),山东运河道(驻济宁)、江南淮徐河道(驻徐州)及淮扬河道(驻淮安)四人,其余都由当地巡道兼。到光绪年间,仅留直隶永定河道为专任,其余各道,先后归地方巡道兼管。

猜你喜欢

  • 南京翰林院

    官署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将翰林院官属移往北京,原在南京的翰林院官署仍存,加“南京”字,称南京翰林院。设学士一人,正五品,不常置,孔目一人,未入流,实无所职掌。

  • 立汉将军

    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冯衍传》:“永既素重衍,为且受使得自置偏裨,乃以衍为立汉将军,领狼孟长,屯太原。”

  • 南院王

    西夏诸王位之一。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

  • 权将军

    官名。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农民军政府置,一品。正、副二人,以田见秀为正,刘宗敏为副,提督五营军事。入北京后,并以刘宗敏节制文官。

  • 北试

    太平天国科举制度中京试的一种,规定每年在北王生日举行。北王出生在六月,故定北试的日期为六月二十日。天京事变后停废。参见“京试”。

  • 服不氏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驯养猛兽及赞佐射仪。《周礼·夏官》: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掌养猛兽而教扰之。凡祭祀,共(供)猛兽。宾客之事则抗皮。射则赞张侯,以旌居令而待获”。官名

  • 祀祭使

    官名。唐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置,以度支郎中杨国忠充任;至德三载(公元758年)以中书侍郎王玙和兼知,掌两京祭祀之事。

  • 典记

    官名。唐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属尚宫局,员二人,正七品。为司记之佐,协掌宫内诸司簿书,出入录目,加印,然后授行。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 (1403—1424)后尽归其职于

  • 译字生

    官名。明永乐五年 (1407) 于四夷馆置。选国子监生充任,掌翻译各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宣德 (1426—1435) 后兼选官民子弟充任。经考试,通译者与官,不通者黜退。明初与乡、会试额科甲一体出身

  • 乙室巳国舅大翁帐敞稳

    即“乙室巳国舅大翁帐常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