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副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立法院设置,员额一人,为立法院的副长官,参见“立法院”。
官名。国民党政府立法院设置,员额一人,为立法院的副长官,参见“立法院”。
① “长流贼曹”省称。② “长流参军”省称。
官名。即祠部员外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肃宗至德二载(757)复名祠部员外郎。
官名。即太子典膳郎。官名。唐置,见“典膳局”。
流外官名。宋置,属翰林御书院,五年出左班殿直。参见“翰林御书院”。
官名。又称“耤臣”。殷商置。《甲骨文合集》第五六○三片: “己亥卜,贞。令吴小耤臣。”官名。商代设此官,掌农事。实为农业奴隶的总管。
清代选拔翰林院孔目的考试。凡贡监生员,均得应试,惟不常举行。
官名,西汉武帝置,掌轮台渠犂等地的屯田事务,宣帝改置西域都护后,此官之名不再见。《汉书·西域传上》:“自敦煌西至盐泽,往起亭,而轮台、渠犂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使职名。唐高宗麟德二年(665) 以李勋、许敬宗、陆敦信、窦德玄为检校封禅使,随驾东封泰山。官名。封禅是帝王祭天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
官署名。南宋置,属吏部考功司,掌成忠郎磨勘、关升、资任、较考等事。
官场用语。宋朝诸司吏人出官后,任官期满,复归司任吏职差遣,称归司官。宋制,诸司吏人任职期满得依法出职升为低级官员。出职吏人在任官期满后有的仍继续回归本司担任吏职,称为归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