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辟除”。官制用语。辟举是“辟召”和“察举”的合称。辟召即自行征聘;察举是长官对属下人才的考察,然后向君主推荐。《后汉书·荀淑传》:“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
官署名。金上京设,不常置,掌本京城壁及缮修等事。其长官为提举、同提举。见《金史·百官三》。
金朝管理草料的机构。京城、府、节镇等地皆置。设使、副使领场事。西京不设副使,防御州、刺史州设都监一员。使下设吏员攒典、场子。岁收五万以上设场子四人,掌积垛、出纳、看守、巡护等事。
官名。即尚食奉御。
见“书写”① 。吏员名。金置,即“书写”,见该条。
官名。北魏置。《魏书·官氏志》:“(道武帝天赐)二年(405)二月,复罢尚书三十六曹,别置武归、修勤二职。武归比郎中,修勤比令史,分主省务。”太武帝时复置诸曹尚书,遂罢。
居官任职。《尚书·虞书·皋陶谟》:“俊又在官”。
府州县的等级之一。(1) 县。唐制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八等之差,望为八等县的第三等。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望以下诸等均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分等。宋制亦为京、畿、望、紧、上、中
官署名。十六国汉,前赵置。管理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事务,以大单于为长官,属官亦任用少数民族酋豪。《晋书·刘曜载记》:“(刘曜)置单于台于渭城,拜(子刘胤)大单于,置左,右贤王己下,皆以胡、羯、鲜卑、氐、
官名。北宋陪都应天府属官,或以京朝官签书推官之事,与判官同助理本府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