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监牧使

监牧使

使职名。唐高宗仪凤(676—679)中始置,立四使: 南使有监十五、西使有监十六、北使有监七、东使有监九。其后增置盐州使,有监八; 岚州使,有监三。掌终岁巡按,以功过相除为考课; 其南使、西使各有丞三员、录事一员,北使、盐州使各有丞二员。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废。


官名。唐太府寺所属有国家牧场四十八个,称为牧监。高宗时若干牧监置监牧使一人领之,掌群牧孳课。南监牧使(简称南使)有监十五,西监牧使(简称西使)有监十六,北监牧使(简称北使)有监七,盐州监牧使(简称盐州使)有监八,岚州监牧使(简称岚州使)有监二;此外陇右地区有马坊七,另置陇右三监使以领之。马牛之群置牧长及尉,驽马与良马都登记在籍,良马称左,驽马称右。每年孟秋,监牧使以诸监之籍合为一。以仲秋上报太仆寺。繁殖超过定额有赏,死耗亦按比例折除。岁终监牧使巡按,以功过相除为考课的成绩。安史之乱以后,西北监牧使一般为中官所领,或由边镇节度使、刺使兼领,在淮西、淮南、山南东道等亦置监牧,以本道藩帅领之。

猜你喜欢

  • 民政部左右侍郎

    官名。清末置,为民政部副长官,员额左右各一人。

  • 田官

    ① 官名。西汉于北假(今内蒙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夹山带河地区)置,主该地屯田事宜。②东汉末及三国魏时,作为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等管理屯田事务官员的泛称。即农官,掌农事、粮税等。汉代桓宽《盐铁论

  • 辞曹掾

    官名,汉置,为辞曹长官,掌辞讼事。参看“辞曹”条。

  • 大丞相

    官名。魏晋南北朝丞相、相国不常置,皆非寻常人臣之位,多用来位置权位极高的重臣。北魏孝庄帝时,以尔朱荣有扶翼之功,拜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后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其后东、西魏、北齐、北周、隋亦置,得

  • 守兼

    地方官出缺后,不派人接任,而由职位低的暂代其职,叫守兼。《汉书·王莽传》:“县宰缺者,数年守兼。”

  • 员外置同正员

    任官制度。在定制以外所任官员,称为员外置。其中有一种特置,一切待遇同于定制以内的正员,是为员外置同正员。参见“员外官”。

  • 左右韶舞

    官名。明教坊司所属有左右韶舞各一人,秩从九品,与左右司乐(品与韶舞同)共掌乐舞承应,以乐户充任。清初沿置。参见“和声署”。

  • 守相

    官名。战国赵国等置。代理相国。《战国策·秦策五》: “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1、官名,赵国置,《战国策·秦策五》:“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按:“与”为衍文,“守相”即

  • 人祠

    褒奖功臣的方式之一。《明史记·事本末》卷七二记明崇祯三年(公元1635年)“赐故都督戚继光表忠祠”。清代有昭忠祠、贤良祠,同治时郡王僧格林沁卒,祀昭忠祠;光绪时大学士李鸿章卒,入贤良祠。

  • 贴司

    吏名。宋朝初年,中央及监司置。真宗景德二年 (1005),各州县皆置。为低级吏人,在押司及手分之下,掌书写、造帐等事务。吏员名。宋吏部尚书左右选、侍郎左右选及二十四司均置,司农、太府二寺亦置,本为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