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王国

王国

1、帝王所统治的国。《诗经·大雅·江汉》:“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2、诸王的封国。秦末项羽所封诸王之封地。汉初刘邦封兄弟及诸皇子为王。汉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有太傅辅王,导王以善,礼如师,不臣。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朝廷。朝廷只为其置丞相,其余诸官皆自置。御史大夫及诸卿,俸皆二千石。景帝惩吴楚七国之乱,遂诸王不得治民,令内史治民,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减其员;诸官皆由朝廷设置,各王不得自置。至成帝,更令相治民,改太傅曰傅。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政区名。汉初地方政制采用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制度,诸王分封地区称为王国,是领若干郡的一级政区。自景帝、武帝削分诸侯王国之后,一般疆域均比郡小,王国遂不再统郡而是直接统县。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名义上仍有相当于郡一级政区的王国,但逐渐成为虚封,封国的王不得过问王国政事,仅食封国的租税而已。隋建国后,王爵完全是虚封,连名义上的封国也没有,所封国名均系历史上的地名,虚封中所食的户数的租调,均由国库支给。此后王国遂与地方政制无关。又三国魏时又有一种县王国,即是一种地位相当于县的王国。参见“公国”。

猜你喜欢

  • 浑仪监丞

    官名。唐置,见“太史监”。

  • 保宫令丞

    官名。汉武帝改居室为保宫,详见“居室令丞”。

  • 淮西等路行枢密院

    官署名。简称淮西行院。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四月由山东行院改立,置司正阳(夹淮河东西二镇,东属安徽寿县,西属颍上),掌淮西戍军。十一年三月,改为淮西行省。八月,复降为行院。十二年七月罢,事归河南行

  • 屯田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屯田司员外郎。明清工部屯田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 设,一人,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满洲司属初不分曹,随堂官所派。后增至六人,满洲

  • 典库部仓督

    官名。北齐置。见“典库部”。

  • 两军中尉

    即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

  • 太卜署丞

    官名。即太卜丞。

  • 质人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平衡市场价格及买卖双方契约文书。《周礼·地官》:“质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卖儥者质剂焉

  • 引进司

    官署名。宋朝置,掌臣僚及外国进奉礼物之事。初以横行使、副使管勾,神宗元丰五年(1082)改官制,设引进使、副使各二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武臣官名,改置知引进事为长官。辽朝属客省,以引进使为长官

  • 柱天将军

    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贾琮传》:“中平元年,交阯屯兵反,执刺史及合浦太守,自称柱天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