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北魏置,掌管采伐宫殿营造所需材木。《魏书·裴骏传》: “(孝文帝)迁都洛阳,以(裴)宣为采材副将。”
官名。北齐置。见“河东局”。
汉置,为郡县小吏,掌文书传达,也简称门干。详“门干”条。《后汉书·百官五·州郡》:“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
官署名。清朝刑部所属十八清吏司之一。简称直隶司。乾隆六年(1741),改现审右司设。掌核顺天府、直隶及八旗游牧察哈尔左翼所属刑名案件。兼理京畿道御史、顺天府府尹、东西陵、热河都统、围场总管、密云副都统
官名,古代边郡统领二百家的军官。《汉书·晁错传》:“臣又闻,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
吏名。辽朝北枢密院佐吏,在掌北院头子事下。
官名合称。散官是与职事官相对说的,职事官有具体的职事,而散官则无任何职事;职事官的官名表示其所掌之职事,而散官之名,仅表示其官阶的高低。散官之制始于汉朝,其称始于隋朝。散官又分文散官和武散官,其级别的
参见“住俸”。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东王府,员额八十人,官阶为职同将军。参见“典马”。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右虞候副率置,为太子右清道卫率副贰,置二员,从四品上。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改右虞候副率,玄宗开元(713—741)初又改定为右清道率府次官。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