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比部司

比部司

官署名。魏晋尚书有比部曹,《隋书·百官志》记其职掌为“掌诏书律令勾检(稽核)等事。”至隋为刑部四司之一。隋初比部司的主官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比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勾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逋欠之物,及军资、械器、和籴、屯收所入。实际上是审计的职务,但因随有行政处分,故隶属于刑部。所属有主事四人,令史十四人,书令史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宋初比部司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凡勾会内外赋敛、经费、出纳、逋欠之政,都归三司勾院磨勘理欠司,本司无所掌。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掌审核内外帐籍。凡仓库、场务出纳在官之物,按月按季按年加以审查,并稽核百司经费,决定是否予以勾销。司内分五案,置吏一百零一人。金元六部不分司。明清刑部按地域分司,均无比部司之名。

猜你喜欢

  • 札鲁火赤

    即“札鲁忽赤”。

  • 添差

    官制用语。宋朝于定员以外,额外加派官员主管或处理某事,称添差。此仅有其名不管实事,则称添差不厘务。官员任用类别之一。宋制,于正额外再额外添派官员主管或处理某事,称为添差;或仅有其名而不处理政务者,则称

  • 山师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山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掌邦国山林与其所产物贡。北周依其制置山师中士,正二命;山师下士,正一命。属夏官府职方中大夫。

  • 天海关正佐将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为天京 (今江苏南京) 江岸炮台水师主将,兼司海关税务。另设副佐将一员。

  • 内阁学士

    官名。清朝内阁之属官。俗称“阁学”。康熙九年(1670),改内三院学士设。定制满六人、汉四人,秩从二品。初皆兼礼部侍郎衔,乾隆五十八年(1739)停止兼衔。额缺列于内阁典籍厅,但并不在厅办公,而以内阁

  • 县水曹

    县分职诸曹之一。东汉置,主水利之事。《隶释》十五《绵竹江堰碑》记绵竹有水曹掾、史各一人。

  • 四门博士

    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始置,员四十人,九品上,掌四门学教授之事,检试诸郡学生成绩,兼整理秘书省典籍。北齐沿置,员二十人,正九品上,隶国子寺。隋初沿置,员五人,从八品上,文帝开皇十三年(5

  • 司皮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皮司长官,掌各种皮革的加工、缝制。下设小司皮上士以佐其职,领裘工中士、履工中士、鞄工中士、 工中士、 韦工中士、 胶工中士、 毳工中士

  • 朵甘思哈答李唐鱼通等处钱粮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隶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掌朵甘思 (今青海东南、四川甘孜、西藏昌都)、哈答(今四川乾宁北)、李唐 (今四川理瑭)、鱼通 (今四川康定东) 等处钱谷。置达鲁花赤、总管、副总管各一员。

  • 准备差遣

    官名。宋朝都督、制置使、总领、留守、安抚使、转运使、三衙长官等属官。临时派遣处置各种事务。官名。宋代都督府、制置使司、总领所、留守司、安抚使司、转运使司、三衙长官等所属,以备临时派遣处置各种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