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

官名统称。明清大学士以殿阁系衔,故名。宋朝沿唐、五代之制设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以宰相领之。后又设观文殿、资政殿大学士,以解职宰相充任,并不任事,以为荣衔。明朝设大学士侍直内廷,遂专以殿阁名系衔。洪武十五年(1382)设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仁宗时增置谨身殿大学士。嘉靖(1522—1566)时因殿名更改,华盖殿大学士和谨身殿大学士分别改为中极殿大学士和建极殿大学士。清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始加大学士殿阁衔。初制仍为四殿二阁,即中和殿(明中极殿)、保和殿(明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乾隆十三年(1748)省中和殿,增体仁阁,成为三殿三阁,沿为定制。但保和殿大学士不常设,定制后仅傅恒一人授过此衔。

猜你喜欢

  • 亵事

    官名。西周置。君王侍御。《毛公鼎铭》:“命汝摄司公族��(与)叁有司、小子师氏、虎臣, ��(与)朕亵事”。

  • 诸路交钞都提举司

    见“交钞提举司”。

  • 丹书铁券

    即“丹书铁契”。帝王给予臣民特殊待遇的一种凭证,可以世代相传,永享此种特殊待遇。与“丹书铁契”义同。《后汉书·祭遵传》:“生则宠以殊礼,奏事不名,入门不趋。死则畴其爵邑,世无绝嗣,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 黄旗科

    清朝兵部职方清吏司所属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 多犬

    殷朝众犬官合称。参与狩猎、征战及担任警卫。《甲骨文合集》第五六六五片: “乎多犬卫。”

  • 劝业公所

    官署名 清末各省劝业道衙署。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革地方官制,始设。置劝业道一人。下设总务、农务、工艺、商务、矿务、邮传六科,每科置科长(正六品)一人,副科长(正七品)一人,科员若干人。职掌全省农

  • 会同馆监督

    官名。见“会同馆”。

  • 广胜库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五品,掌平阳、太原等处岁造兵器,以给北边征戍军需,隶武备寺。置达鲁花赤、大使、副使各一员。官库名。元置,属武备寺。秩从五品,掌平阳、太原等处每年所造兵器,以给北边征戍军需。设达鲁花

  • 策免

    或作册免,策即策书。汉朝三公坐法或得咎于皇帝,皇帝以策书罢免,故名。东汉初,遇有灾变唯策免太尉。安帝永初元年(107) ,太尉徐防以灾异等原因策免,三公皆免。三公因灾异策免自防始。

  • 奏事处

    官署名。清朝负责呈递奏折传宣谕旨之机构。设于清官内廷。成立年代不可考。掌向内递进奏折、题本,向外传宣谕旨; 安排八旗、侍卫处及各部院每日在朝值日班次; 呈递引见官员的“膳牌”、王公大臣年节所进如意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