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殿最

殿最

官制用语。秦汉凡官吏治绩最优者称“最”,最劣者称“殿”。治绩依据租赋徭役课征,刑狱治理等,由丞相御史评定殿最,奏报皇帝。最者予以赏赐或迁升,殿者则予惩处或贬职。


官制用语。1、考核官吏的政绩或军功,上等为“最”,下等为“殿”。《汉书·宣帝纪》:“(地节四年)令郡国岁上系囚以掠笞若瘐死者所坐名、县、爵、里,丞相御史课殿最以闻。”注:“师古曰:凡言殿最者:殿,后也,课居后也;最,凡要之首也,课居先也。”课:考核。《后汉书·百官五·郡国》:“(郡国)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

2、考试时录取先后的名次。第一名称“最”,最后一名称“殿”。董仲舒《春秋繁露》:“考试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亦有上、中、下,以一为最,五为中,九为殿。”

3、行军时,前头的称“最”,后头的称“殿”。如“殿后”。

猜你喜欢

  • 裙带头官

    即“西官”。

  • 兼充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任用官员之方法。亦是减省官员方式之一。如经筵讲官,起居注官,武英殿、国史馆及修书各馆官员,皆无额设,各由翰、詹、坊、局官员以本职兼充; 翰林院掌院学士,本系专官,例由大学士,尚书

  • 乌林大

    满语官名。汉译为“司库”。

  • 巷伯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司内上士属官,由阉人充任,为宫中门巷之长,掌后宫事,下设巷伯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和声署署正、署丞

    官名。清置,为和声署正副长官。见“和声署”。

  • 开元礼举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 以诸色举人中有能习《开元礼》者,同一经之例,选人不限选数许习,但问大义一百条,试策三道。全通者超资与官; 义通七十条,试策通两道以上者,放及第; 散官能通者亦依正官例。九年以

  • 散厅

    政区名。清置,为隶属于府或直隶州的厅。见“厅(2)”。

  • 右侍伯中士

    官名。北周置,正二命,为右侍伯中大夫的属官。参见“前侍伯中大夫”。

  • 太学助教

    官名。西晋以来置国子学,有国子助教。东晋南朝沿置。另有太学博士教授太学生,但不设助教,北魏始置,协助太学博士教授学生。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八品中。北齐置国子寺,于所领太学设二十员,从九品。诸

  • 巡守

    古代帝王视察诸侯所守的地区。《尚书·虞书·舜典》: “东巡守。”孔安国传: “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称守,巡行之。”《孟子·梁惠王下》: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朱熹集注: “巡所守,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