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朝请

朝请

①汉朝诸侯王列侯春秋两季朝见皇帝的制度。春曰朝,秋曰请。文帝时,吴王濞曾诈病不朝请二十余年。外戚定期朝见皇帝和太后,也称朝请。景帝时,窦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这是一种惩处。后代如晋朝等沿袭此制。亦泛指朝见、朝觐。宋朝规定,常参官每日上朝参见皇帝,六参官每五日一上朝参见皇帝,称为“朝觐”。②官名。汉代公卿高官年高德劭者,以列侯就第,特进奉朝请,因以为官名。魏晋南北朝沿置,或省称“朝请”③散官号。隋唐以来有“朝请大夫”、“朝请郎”等。


官名。即奉朝请。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秋季朝见天子叫“请”。东汉罢省,三公、外戚、皇室、诸侯等老臣多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晋朝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为奉朝请。南朝为安置闲散官员,才成为正式官名。隋朝罢奉朝请,另置朝请郎、朝请大夫,作为文散官官号。历代相沿,直到元朝才废朝请郎,清朝废朝请大夫。唐朝的朝请大夫为从五品上,见《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吏部郎中》。

猜你喜欢

  • 仓部司马

    官名。麴氏高昌国仓部次官,协助仓部长史处理本部事务。如被派遣至诸城相监检校,则称城令。

  • 左右射声率上士

    官名。《周礼》无此官。汉代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北周仿此职置左右射声率上士, 正三命,属夏官府左右武伯中大夫。《隋书·礼仪志》载其职掌为“掌射声之士。其队器服皆朱,以黄为饰。立于三仗第三行之南北。

  • 中参军

    官名。三国蜀置,胡济曾任此职,见《三国志·李严传》。官名,三国蜀置。掌参谋军事。《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是臣不敏,言多增咎。”注:“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臣胡济……”

  • 左右翼世职官学

    八旗官学名。每旗设一官学,共四所。设管理大臣十人,于满洲一、二品大臣内特简;参领六人,章京四人,掌检察事务;清书(满文)教习八人,骑射教习八人,掌教学生。

  • 刑事司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属司法部。以司长为主官,掌理下列事项:一、刑事事项;二、刑事诉讼审判和检察事务;三、国际交付罪犯事项;四、关于赦免、减刑、复权和执行刑罚事项。

  • 太君

    封号名。唐朝外命妇之制: 四品官母、妻为郡君、五品官母、妻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字,称郡太君、县太君。宋朝沿制,群臣母封号仍有郡太君、县太君。

  • 土游击

    官名。清朝土官名号之一。武职。四川省设有。从三品。管所辖之兵士,受地方武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兵部。详“土官”。土兵官名。清制,四川省置一人,驻越巂厅暖带密。

  • 二等参赞

    官名。清朝二等出使大臣之属官。初制正四品,后改从四品。佐出使大臣办理交涉事务。参见“参赞”。

  • 驸马都尉

    官名。西汉武帝始置,皇帝出行时掌副车,秩比二千石。为侍从近臣,常用作加官。东汉员五人,名义上隶属光禄勋。魏、晋沿置,与奉车、骑都尉并号三都尉,多用作宗室、外戚、功臣子、贵族、亲近之臣的加官,或亦加于尚

  • 中垒尉

    官名,西汉置,东汉省,俸六百石,为中尉属官,主兵掌治安。参看《中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