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候郎
官名。魏、晋皆置,属太史令,掌候天文。后世称灵台郎。见《历代职官简释·望候郎》。
官名。魏晋时置,属太史令,掌候天文,后世的灵台郎即为望候郎的改称。
官名。魏、晋皆置,属太史令,掌候天文。后世称灵台郎。见《历代职官简释·望候郎》。
官名。魏晋时置,属太史令,掌候天文,后世的灵台郎即为望候郎的改称。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非常制,有征伐则设。掌南部兵马之政令。
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太皞”。
参见“上佐”。
官名。金朝置,为宣徽院副长官,秩正三品。参见“宣徽院”。
官名。门下省属官。掌出纳文奏。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 (499)定为从八品上。北齐沿置,设员四人,从八品上。
官名。北魏置。亦简称“司农少卿”。四品上。协助大司农管理租税园苑仓储。北齐改名“司农少卿”。元朝仁宗皇庆二年(1313)亦置,员二人,属大司农司,从二品。官名。元置,为大司农司的佐官,员额二人,从二品
官名,新莽置。省称均官。设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五都,称长安东西市令及五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要是平准物价,实际是以此巧取豪夺。新莽败亡后即废。官名,也省称均官。西汉末年王莽置,掌平准
官名。渤海国官,右六司信部长官,置一人,居司政(比仆射)下。
官名。北齐置。属太子左、右卫坊,侍卫东宫,由太子骑官备身正、副都督统领。从七品。东宫武官名。北齐置,见“左右卫坊率”。
官名。自汉以后,三公及郡州长官的佐吏称从事或从事史,掌管文书。晋又增设从事员,由州郡长官自行任免。宋以后废。《隋书·百官中》:“司州,置牧。属官有别驾从事史……户曹、功曹、金曹、租曹、兵曹、骑曹、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