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辽置,见“十二宫宫官”。
官名。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 刊正将军名号时置,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班,仅高于偏、裨将军。
官名。即理匦使,唐肃宗至德元载(756)改,代宗大历(766—799)中复置理匦使。
比部郎中、员外郎通称。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职准左民尚书,四品。
官署名。辽朝置,属北面军官。统领龙军。
官署名。北齐置,设令、丞。掌供奉宫廷衣服玩物之事。隶光禄寺。
官名。汉代公府置东西曹掾,东汉末年州牧亦置此职。魏晋南朝时州军府亦有置此职者,《陈书·张种传》记梁“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既有东曹掾,当亦应有西曹掾。参见“公府东曹”、“公府
参见“蓝翎侍卫”。
官名合称。即唐朝所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都护。五代后唐以此为定额,仍以安东大都护为首,其安南、安西、安北三大都护次之。详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