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官名。殷周置。武官。掌戍边及征伐。《甲骨文合集》第二七九七二片:“其乎(呼)戍御羌方”。《询簋铭》:“成周走亚、戍。”②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南北朝置,多设于边境军事要地。以戍主为长官,下设戍副、戍将、掾、队主、队副等,有的戍还设有驿将。管理辖区内的军务,拱卫边防。隶属于州,在北魏设镇之处则隶属于镇。北齐以后分上、中、下三等。隋朝仅设于边防,属镇,各戍皆设戍主、副。唐初沿置,五十防人为上戍,三十防人为中戍,不及三十防人为下戍。唯上戍设戍副,并有佐一人,史一人,中戍设史二人,下戍史一人。中叶以后,内地方镇亦置,其员颇有增减。


官名。商代设置,掌督率“”、“众”从事守边和征伐。见于甲骨卜辞。

猜你喜欢

  • 交引库

    官署名。宋朝置,属太府寺,掌印发、出纳交引、钱钞之事。官库名。宋置,属太府寺。掌印发、收纳交引钱钞之事。

  • 按察司

    官署名,金朝承安四年(1199)改提刑司设。掌一路之司法刑狱、考核官吏,兼劝农桑。设按察使一员掌司事。元世祖至元六年(1268)设提刑按察司。二十八年,改称“肃政廉访司”。明初复设提刑按察使司,主管一

  • 五营督

    官名。三国吴置。统五营营兵,负责侍卫皇帝。《三国志·孙和传》:“(孙)权欲废和立亮,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上书。”官名,三国时吴置,掌领五营之兵,护卫皇帝。《三国志·吴书·孙和传》:“权欲废和立亮,无

  • 宫殿监督领侍

    宦官官名。清置,见“总管太监”。

  • 左军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四品。西晋时与前军、后军、右军将军合称四军。领营兵千人,掌宿卫。西晋初属中军将军,后属领军将军 (中领军) 。员一人,四品。东晋哀帝兴宁二年 (364)改为游击将军,后复置此职。南朝宋

  • 四征将军

    官名合称。即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将军。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中曹操置,三国魏沿置,二品。晋朝、南朝宋三品; 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之二十三班; 陈二品、秩中二千石。北

  • 护鲜卑校尉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置。掌鲜卑各部事务,统兵,驻昌平。员二人,秩比二千石,四品。官名,三国魏文帝置,掌鲜卑各部事务,领兵驻昌平,秩比二千石,四品。

  • 中台侍御节度内史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员二人,六品。

  • 祗候黄门内品

    见“祗候高班内品”。

  • 奉医大夫

    官名。即尚药奉御,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咸亨元年(670) 复名尚药奉御。参见“尚药奉御”。伎术官名。唐置,见“奉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