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征北将军

征北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兴平(194—195)中置,任李乐为此职。曹操执政后,列为四征将军之一,多为持节都督,出镇方面,地位显要,秩二千石。魏文帝黄初(220—226)中,位次三公,二品。两晋沿置,列为三品,若为持节都督则进为二品。十六国汉、后燕、大夏亦置。南朝沿置,宋三品,为持节都督则进为二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普通六年(525) 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三班。陈拟二品,比秩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一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二品。北齐成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二品。北周八命。隋初列为散号将军,无职事,降为正六品。炀帝大业三年(607) 罢。


杂号将军名,东汉献帝置,掌征伐或镇守。《三国志·魏书·董卓传》:“以(韩)暹为征东、(胡)才为征西、(李)乐征北将军。”三国魏蜀吴皆置。《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咸熙元年)三月丁丑,以司空王祥为太尉,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三国志·蜀书·刘封传》:“先主加(申)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三国志·吴书·陆抗传》:“(太平二年)拜抗为柴桑督……迁征北将军。”其后,晋、十六国汉,后燕、大夏、南北朝皆置。北齐为奖赏军功勋臣的闲职,隋朝为散号将军,无职事。

猜你喜欢

  • 王国侍中

    官名。西汉置,属王国郎中令。侍从王的左右,备顾问应对。《汉书·文三王传》说:“梁之侍中、郎、谒者著引籍出入天子殿门,与汉(指朝廷)宦官无异。”

  • 同知西推

    官名。唐置,由殿中侍御史一人充任,属御史台殿院。其职掌是与知西推侍御史掌推鞫之事,并监督左藏出纳。参见“知推侍御史”。

  • 循资格

    唐开元时制定的铨选法规。以年资为擢用官吏的条件,与北魏的停年格性质相同。《新唐书·选举志二》说:“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侍中裴光庭兼吏部尚书,始作循资格,而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铨授,限年蹑级,不

  • 春衣

    官名。北魏置,为后宫女职。孝文帝改定内官时,与女酒、女食等视五品。

  • 田正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田正司长官,掌田猎方面的事务,下设小田正上士以佐其职,领掌犬中士、司迹中士、弋禽中士、捕兽中士、掌皮中士、弭妖中士、剪蠹中士、庶蠹中士等官属。正四命。隋

  • 侍中省

    官署名。魏、晋时为侍中所居,与散骑省、侍省合为门下三省。南北朝散骑 (集书)、西省各自独立,侍中省遂专“门下”之称,迳号门下省,两名亦常互称。参见“侍中”。

  • 褚师

    官名。春秋郑、宋、卫等国置。掌理市场的官吏。《左传·昭公二年》: “请以印为褚师。”杜预注:“褚师,市官。”官名。春秋时宋、郑、卫等国都设此官,掌管市场买卖。《左传·昭公二年》:“请以印为褚师。”注:

  • 总统府编审

    官名。国民党政府总统府设置,员额十四人,承秘书长之命,办理呈府备案各项规程章则及各机关工作报告的审核编辑等事项。

  • 外务部副大臣

    官名。清末外务部之副长官。宣统三年(1911),改外务部侍郎设。正二品,特简。佐大臣掌理外交事务。民国改称外交部次长。

  • 曹郎

    泛指尚书诸郎。《后汉书·百官三·尚书》:“凡六曹……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本注曰:一曹有六人,主作文书起草。”注:“蔡质《汉仪》曰:尚书郎初从三署诣台试,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