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彝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彝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考试制度。明朝士子进入府、州、县儒学的考试制度。以每年一考,故名。又称“岁考”。考试由提学官主持,合格者方准入学,即由童生而成为生员(俗称秀才)。清制: 由各省学政巡回所属州、县主持,凡府、州、县学之
医官名。晋朝置。银印青绶。与“太医都尉”有别。参见“殿中太医”。
官名。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置。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班,地位仅高于偏、裨将军。
官名。南朝齐置,属皇太孙宫。肖遥光曾任此职,职如“太子洗马”。参见《南齐书·肖遥光传》。
庶僚,也写作庶寮,犹言“众官”。《后汉书·刘恺传》:“考功量才,以序庶僚。”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总领诸路群牧之事,长官为总典群牧部籍使。
铨选制度。唐朝对岭南、黔中等地,因路途悬远、 土风不同, 由中央派人主持六品以下宫的选拔,称为“南选”。相对而言,在长安和洛阳的铨选,则为“北选”,一般指由吏部、兵部主持的文选、武选。金朝设科取士,以
“金部都令史”的简称。
官名。西汉始置,属王国郎中令。侍从王的左右,备顾问应对。《汉书·龚舍传》说:“楚王入朝,闻舍高名,聘舍为常侍”。三国魏沿置,秩第八品。晋与南朝宋齐分设左右常侍,梁陈称常侍官。北魏、北齐亦置王国常侍。隋
官名。即太官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