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建威将军

建威将军

①官名。西汉末新莽时设,为领兵之官。《汉书·王莽传》: “骑都尉王晏为建威将军,屯城北。”东汉,三国魏,吴,晋,南朝宋、齐、梁,十六国时成议、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及北魏均置。南朝时为五威将军之一。魏、晋、宋为四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第四品中,二十三年改为从四品。②散阶称号。隋高祖置,为散号将军之一,正七品。炀帝大业三年 (607) 罢。清朝为武职正一品之封赠。初,武职中满、汉公、侯、伯及属八旗者正、从一品封光禄大夫,属绿营者正、从一品封荣禄大夫。后各有变化,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始定,不分八旗、绿营,凡武职正一品均封此。从一品封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元帝永光二年》:“云中太守韩次君为建威将军,击羌。”《后汉书·邓禹传》:“于是以韩歆为军师……邓寻为建威将军,耿訢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而西。”其后,三国魏、吴,晋和南朝宋、齐、梁,十六国前秦、后秦、后燕及北魏等皆置。隋初为散阶称号,正七品。至清朝乾隆年间,凡武职正一品都封为建威将军。

猜你喜欢

  • 六条

    汉代以郡守为地方行政最高长官,郡下有县,为防止郡守、县令有违法行为,便遣刺史分行巡察,其监察内容有六条,在六条之内的事则纠察,六条之外的则不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

  • 司簿

    官名。隋炀帝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宫局,掌宫人名簿、廪赐。唐朝改正六品。宋、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 后归其职于宦官。女官名。唐明皆置,属尚宫局。掌宫人名

  • 太常少卿

    官名。北魏始置,为太常副贰,位在丞上,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改四品上。北齐置为太常寺次官,员一人,四品上,位列诸寺少卿之首。隋初因之,炀帝增为员二人,从四品。唐、五代沿置,

  • 蚕官

    官名,汉置,蚕官令、蚕官丞,掌蚕事祭祀。《后汉书·志·礼仪上》:“是月,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蚕,祠先蚕,礼以少牢。”注:“(汉)置蚕官令、丞,诸天下官皆诣蚕室,与妇人从事,故旧有东西织室作治。”

  • 铸印局

    官署名。掌铸印信之机构。元朝始设,明、清沿之,均隶礼部。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置,掌刻印销印之事,秩正八品。设大使一员领其事,下设副使、直长各一员。明朝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万历九年(1581)革

  • 典掌

    宋朝尚书内省二十四司诸典、掌统称。典即指典记、典言、典簿、典闱、典籍、典乐、典宾、典赞、典宝、典衣、典饰、典仗、典膳、典酝、典药、典饎、典设、典舆、典苑、典灯、典制、典珍、典彩、典计、典正,掌即指掌记

  • 总署大臣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 台使

    ①朝廷使臣。两晋南朝称宫廷禁省为“台”,故名。 《晋书·段匹䃅传》:“(邵)洎复欲执台使王英送于季龙, 匹䃅正色责之曰: ‘卿不能遵兄之志,逼吾不得归朝,亦以甚矣,复欲执天

  • 职官

    ①做官之人,亦为文武百官的通称。《左传·定公四年》 : “职官五正。” 孔颖达疏: “刘炫云:‘职官五正’,职,主也; 正,长也。主官事者有五长。”②职守。《左传·成公九年》: “(晋景)公曰: ‘能

  • 左熊卫

    渤海国十卫之一,相当于唐朝的十六卫,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