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管领本位下怯怜口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
1、宰相之副。2、指御史。《汉书·朱云传》:“御史之官,宰相之副。”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掌朝下大夫掌察上士属官,正一命。
官名。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于磨勘司置,左、右各一人,佐司令掌司事。二十年革。
官名,秦置,为县属小吏,位在厩啬夫下,掌驾车送使臣宾客。《汉书·夏侯婴传》:“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宾,还过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县分职吏名。秦置,《史记·夏侯婴列传》记夏侯婴
每王国置郎中令一人,俸千石,掌王大夫、郎中宿卫,官如光禄勋。见《后汉书·百官志》。官名。西汉始置,为王的侍卫近臣,常参与谋议,秩二千石。武帝时改朝廷的郎中令为光禄勋,王国仍名郎中令,但减其秩为千石,后
官名。唐置,属中书省,见“正谏大夫”。
尚书仆射别称。《陈书·张种传》: “宜居左执”。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南枢密院官员,在都承旨下。
官署名。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于各省布政使司内设财政公所,或名度支公所。所内分科办事,其组织机构各省略有不同,山东布政使司所属的财政公所分设以下五科:总核科:掌复核各科收支款目、册籍,核定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