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工部员外郎

工部员外郎

官名。①工部所属头司次官。隋文帝开皇六年 (586) 置。掌城池土木工程之事。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名起部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 复旧名。置一人,从六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司平员外郎,咸亨元年 (670) 复旧名。玄宗天宝十一载 (752),改冬官员外郎,肃宗至德二载(757) 复旧名。五代沿置。②工部佐贰官。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置。元丰改制前曾置为六品寄禄官,改制后改正七品,始参掌制作、营缮、计置、采伐材物等事,皆按程式以授有司。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 并兼虞部员外郎职。孝宗隆兴元年(1163)兼领屯田之事。辽南面官亦置,职掌不详。金朝置,一人,从六品。完颜亮天德三年 (1151) 增二人,宣宗贞祐五年 (1217) 兼覆实习官。元朝沿置。明初亦置,位尚书、侍郎、郎中下,协掌部务,一人,正六品。清朝入关前曾置工部理事官、副理事官等。入关后于顺治元年 (1644) 改原工部副理事官置,正四品。后改置为各清吏司及各库长官。③辽、明、清诸朝工部诸司员外郎的泛称。


官名。自唐以后,历代多设此官。与郎中共同掌管城池土木等工程;“凡制作、营缮、计置、采伐材物,按程式以授有司,则参掌之。”参看“工部尚书”、“工部郎中”条。

猜你喜欢

  • 内三郎

    官名。北魏置。为皇帝身边的侍从护卫,亦称“三郎”或“三郎卫士”,属三郎大帅和幢将。除直宿禁中外,也随同皇帝外出征伐。选用宗室或代人功臣子弟中善于骑射者充任,位在内细射之上,也可作为起家官。孝文帝改定官

  • 陛下

    秦以后对皇帝的尊称。秦以前用于对人的尊称,非皇帝所专用,秦以后才为专用于对皇帝的尊称。宋高承《事物纪原一·朝廷注措部·陛下》:“周以前天子无陛下之呼,《史记》秦李斯议事,始呼之耳。”《史记·秦始皇本纪

  • 硬寨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辽冬捺钵时,皇帝牙帐以枪为硬寨,用毛绳连系。每枪下有一黑毡伞,以便卫士躲避风雪。枪外一层小毡帐,每帐五人,各执兵仗为禁围。外设铺,称下铺,掌盘查报警,称下铺、传铃。硬寨司即掌御帐禁

  • 第一客

    北魏对归附其政权者的一种待遇。《魏书·毕众敬传》:“众敬弟众爱,随兄归国,以勋为第一客,赐爵巨平侯。”

  • 南京都虞候司

    官署名。辽朝置。掌南京诸军戒严执法等事。

  • 八思哈

    突厥语。意为“镇守者”,“达鲁花赤”的同义词。

  • 太子少尹

    官名。即太子少詹事。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詹事府为端尹府,少詹事为少尹,咸亨元年(670)复旧。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詹事府为宫尹府,少詹事为少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

  • 三司推官

    官名。宋太祖乾德四年(966)置,以朝官充任。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又分置各案推官或巡官,以京朝官充任,掌管诸案事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皆废。官名。见“三部判官”。

  • 永昌宫都部署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掌永昌宫契丹军民之事。设都部署、副部署、判官等职。

  • 翰林御书院

    官署名。北宋置,隶翰林院,掌皇帝御制、御书及供奉笔札图籍之事。设勾当官三人,以内侍充任。其属有待诏、书艺等。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罢,绍兴十六年(1146)复置。官署名。宋置,亦称翰林书艺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