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巡按使公署

巡按使公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依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二十三日公布的《省官制》规定,改民政长为巡按使,改省行政公署为巡按使署,为全省最高行政官署。取消行政公署原设各处司,而在巡按使公署内设置政务厅,作为行政枢纽。政务厅设厅长一人,简印;辅佐巡按使掌理全省政务。下辖总务、内务、教育、实业四科,职权与原来省行政公署内的总务处以及内务、教育、实业四司大致相同。各科均设主管人员一人。主管人员名称各有不同,奉天称主任,江苏称科长,云南称佥事。在四科之外,河南省则增设秘书处,奉天省则另设执法处与机要二处,至于在政务厅外设置其他组织者,有湖南巡按使公署之办公室,及奉天巡按使公署之营务处。原属省行政公署的财政司所掌职务,划归新组建的财政厅,直隶于财政部,不属于巡按使署。

猜你喜欢

  • 参护

    官名。为太平天国前期东、北、翼三王府的警卫人员,亦称牌刀手。《贼情汇纂》卷三说: “主出入侍从,值宿伪王府如侍卫。”东王府有东殿参护一千六百人,西王早死,另置西殿参护四十人,官阶均为职同将军;北、翼二

  • 榷酤官

    官署名。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 置,主管酒类专卖,昭帝始元六年(前81) 罢郡国榷酤官,改征酒税。官名,汉武帝天汉年间置,掌酒类专卖,昭帝始元六年罢,改为征收酒税。

  • 元妃

    春秋时期称诸侯君主的元配夫人。《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宣以声子。”国君、诸侯的嫡妻。《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注:“言元妃,明始适夫人也。”《晋书·礼志中》:“前妻

  • 床幔郎君

    宫廷给使名。辽置,属床幔局。见“著帐局”。

  • 僚友

    又作“寮友”、“寮人”。即同僚。《礼记。曲礼上》: 僚友称其弟(悌)也。”参见“同僚”。

  • 详刑观察司

    见“肃政廉访司”。

  • 牛录额真

    满语官名。意为“箭主”。满族早期出兵或狩猎时按族党村寨结队,每人出箭一支,每十人立一长,称“牛录额真”。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 将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统之,始为正式官名

  • 吏部都令史

    官名。亦称吏曹都令史。两晋以来尚书省置都令史八人,协助尚书左、右丞管理都省事务,监督诸曹尚书,参与政要。权任虽重,用人常轻。至南朝梁始重其选,置殿中、吏部、金部、左民、中兵五都令史,梁武帝天监九年(5

  • 独坐

    御史中丞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御史)中丞为独坐、为中宪”。参见“三独坐”。

  • 两司职官

    宋初选人第一阶至第三阶本官阶的通称。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分别改称承直郎、儒林郎与文林郎。参见“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