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尚方令丞

尚方令丞

官名。秦始置尚方令,属少府。汉沿置,有丞。尚方是制备宫廷器用的机构。《后汉书·百官志三》本注:“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其所作器物当是镂镶金玉等贵重物品。《汉书·朱云传》记朱云说:“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汉末分为中左右三尚方,各有令及丞,魏晋沿置。南朝宋齐惟置左右尚方令丞,并掌造军器,职如汉代的考工令丞。梁少府卿置左右中三尚方令丞,其后废中尚方。唯置左右。陈制同梁。北魏亦置尚方,《魏书·帝纪》记太和中诏罢尚方锦绣绫罗之工,任其散入民间工作。至于三尚方职务区分,史无明文。北齐设中左右三尚方,各置令、丞,属太府寺。中尚方,又领别局、泾州丝局、雍州丝局、定州紬绫局四局丞;左尚方,又别领别局、乐器、器作三局丞;右尚方,又别领别局丞。隋沿置,改称内左右三尚方署,各置令、丞,炀帝时改属少府监。唐改称中左右三尚方署,分职始有明确记载。武后时去“方“字,改称中左右三尚署,分见“中尚署”,“左尚署”、“右尚署”。

猜你喜欢

  • 小宾部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属官,佐宾部中大夫、小宾部下大夫掌本部事务。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 ,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官之长,遂成为宾部次官。宣帝即位,复置

  • 奏弹

    ①御史台上行公文,用于纠弹百官。《梁书·刘之遴传》: “宪台奏弹,皆之遴草焉。”② 门下省上行公文,用于纠弹百官。《新唐书·百官志二》: 门下省“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二曰奏弹”。

  • 墨曹参军

    官名。南朝宋置,为墨曹长官。七品。

  • 参豫朝政

    职衔名。唐朝宰相职衔名义。《新唐书·太宗纪》:贞观四年(630)二月“民部尚书戴胄校检吏部尚书,参豫朝政”。

  • 仪鸾局

    官署名。金朝置,属宣徽院。掌殿庭铺设、帐幕、香烛等事。设提点、使、副使、直长、收支都监、同监诸职,并设司吏二员。提点正五品,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各一员。直长四员,正八品。收支都监正九品,设于世宗大定

  • 镇抚所

    官署名。元代左右前后中卫,诸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和部分万户府皆置镇抚所,其官为镇抚,掌安抚镇压。见《元史·百官二》。官署名。元代右、中、左、前、后五卫及武卫,隆镇,右、左都卫等均置镇抚所,其主官为镇抚,掌

  • 都官书佐

    官名,属司隶校尉,掌都官文书,下有典郡书佐,每人各主一郡文书。见《后汉书·百官志。》。佐吏名。汉置,属司隶校尉,职掌同都官从事史而地位稍逊。参见“都官从事史”。

  • 义兵万户府

    官署名。元朝置。元末各地地主(主要是汉人)组织地方武装,抵抗农民起义军,自称义兵。惠宗至正十四年(1354)置南阳、邓州等处毛胡芦义兵万户府,管理并指挥本地各处地主武装,免除其差役。以后于汴梁等地又续

  • 祗候郎君管勾官

    官名。金代设置,属尚书省。《金史·百官志一》说:“掌祗候郎君,谨其出入及差遣之事。”注:“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以前,走马郎君拟注。《太和令》,以左右女直(即女真)都事兼。正大间,改用亲从人。”

  • 更调

    任官制度。明洪武 (1368—1398) 间定,凡南人任官北方,北官南方。后渐定除学官外,任官不得在本省,无南北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