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婕妤

婕妤

内官名。亦作倢仔。西汉武帝始置; 位次皇后,视上卿,比列侯。元帝增设昭仪后,位次昭仪。东汉初废。汉末魏国复置,位王后以下第三等。三国魏明帝太和 (227—233) 中定为视中二千石。西晋武帝置为九嫔之一,位视九卿。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改为五职之一,班亚九嫔。齐复列入九嫔。陈又入五职。隋炀帝设十二员,正三品,为世妇之首,位九嫔下。唐初沿置,九员,正三品,玄宗开元 (713—741) 以后不置。宋朝复置于嫔下,为正三品内命妇。金朝同。明成祖永乐 (1403—1424) 中置为诸嫔之一。


女官名,也写作倢伃。汉武帝始置,也是皇帝的嫔妃,品秩仅次皇后、贵人,位视上卿,秩比列侯。居增级十四之首。《后汉书·皇后纪上》:“自武、元之后,世增淫费,至乃掖庭三千,增级十四。”注:“婕妤一,娙娥二,容华三,充衣四,以上武帝置;昭仪五,元帝置;美人六,良人七,七子八,八子九,长使十,少使十一,五官十二,顺常十三,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十四,此六官品秩同为一等也。”《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时,幸夫人尹婕妤……婕妤秩比列侯,常从婕妤迁为皇后。”《后汉书·皇后纪·明德马皇后》:“又(马)援姑姊妹并为成帝婕妤。”其后,魏、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唐等皆置,但品秩员额不一。

猜你喜欢

  • 清商署令

    官名,南朝梁置,为清商署主官,掌清商乐。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

  • 筹备立法院事务局

    内务部直辖机构。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十月三十一日袁世凯任命顾鳌为“筹备立法院事务局”局长,次年三月十八日又命其兼任“国民会议事务局”局长;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四月七日将两局并归内务部。实际

  • 武卫都尉

    官名。三国吴置。领兵,随从征伐。多授予宗室。《三国志·孙峻传》: “孙权末,(峻)徙武卫都尉,为侍中。”官名,三国吴置,掌领兵征伐或宿卫,位低于校尉。《三国志·吴书·孙峻传》:“孙权末,徙武卫都尉,为

  • 京都诸宫苑总监副监

    官名。唐朝司农寺属京都宫苑总监次官,西京、东都各一员、从六品下。

  • 牧厂护军校

    官名。见“牧厂统辖总管”。

  • 期门仆射

    官名,汉置,属光禄勋,俸比千石,掌期门郎习射。《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参看“期门”、“期门郎”条。官名。西汉置,为护卫皇帝的期门郎的长官,秩比千石。

  • 银青荣禄大夫

    官名。金、元皆置,为文散官四十二阶第六阶。金正二品下。元正一品,宣授。

  • 都部署司

    官署名。辽代北大王院、南大王院均设都部署司,分别掌管北院和南院部族军民事务。北面宫官中,有契丹行宫都部署司,掌行在行军诸政令;行宫诸都部署司,掌行在诸宫之政令。见《辽史·百官志一》。

  • 行在礼部

    官署名。明永乐(1403—1424)中所置北京行在六部之一。参见“行在六部”。

  • 考课

    依据一定标准考核官吏政绩的制度,秦汉分常课、大课。常课每年一次,大课三年一次。由两个系统进行,一是中央课郡、郡课县,为中央对地方的考课; 一是公卿守相或各部门长官课其属吏,为上级对下级的考课。均评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