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奉御

奉御

官名。初为宫中侍奉之名目。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始置为殿内省六局长官,各二人,正五品。唐朝改殿内省为殿中省,各局沿置,正五品下。高宗龙朔二年 (662) 曾改大夫,咸亨元年 (670) 复旧。五代置如唐制。宋初作为待诏、医方之别称,并置为六尚局官。金世宗大定十六年 (1176) 改近侍局,以入寝殿小底为之,十六人。元朝置为尚冠、尚衣、尚鞶、 尚沐、 尚饰兼尚辇奉御各二人, 从五品, 副奉御各二人,从六品,又置奉御掌簿四人,从七品,合为二十四人。由怯薛速古儿赤 (尚内府尚供衣服者)充任。隶侍正府,掌皇室衣帽车饰。明朝为宦官一种,从六品。地位低于太监、少监、监丞、典簿等。


官名。唐朝殿中省所属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的长官称奉御,或正五品下,或从五品上。尚食局奉御掌储供御食,凡进御食先尝。尚药局奉御掌合和御药及诊视,凡进药先尝。尚衣局奉御掌冕服等,详其制度,辨其名数。尚舍局奉御掌殿廷张设、汤沐、灯烛、洒扫,及行幸帐幕。尚乘局奉御掌内外闲厩马匹,辨其好坏,而率其习驭。尚辇局奉御掌舆辇繖扇,分其次序而辨其名数。见《旧唐书·职官三·殿中省》、《新唐书·百官二·殿中省》。

猜你喜欢

  • 衙内都指挥使

    见“衙内指挥使”。

  • 防御史

    武官名。唐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以夏州都督领盐州防御使,安史之乱起,诸州当军事要冲者,至德以后均置防御守捉使,专治军事,以刺史兼任,不赐旌节; 其下有副使、判官、推官、巡官各一人。上元末改防御史

  • 经筵讲官

    陪侍皇帝讲读经史之官。宋朝以翰林侍读、侍讲学士等为经筵官,每年春秋陪侍皇帝讲读经史。明朝以经筵为内廷经常典礼之一,选派大臣和经筵事,以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等兼充经筵讲官。清沿明制,设经筵讲官满、汉各八

  • 知经筵

    官名。掌管皇帝经筵之事。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始置。以勋臣一人充任。内阁大学士二人,同知经筵事,翰林院、春坊官及国子监祭酒等官进讲。参见“经筵”。

  • 田右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司右中大夫属官,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戎右中大夫二人。郑玄注:“此充戎路之右。田猎亦为之右焉。”北周因之置田右上士

  • 占梦

    官名。掌占验梦的吉凶。《周礼·春官》:“占梦,中士二人,史二人,徒四人”,“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恶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季冬,聘

  • 催纲官

    宋朝发催纲运官统称。三门白波发运司有催使促装纲,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充任; 催纲,以三班臣以上充任;都大催纲,以京朝官充任。东南诸路水运有催辖纲运。通称催纲官。其官署称催纲司。官名。宋代三门白波发运司有

  • 前锋正副都督

    武官名。北齐置,为左右卫府的直卫属官,其秩分别为从七品下与正八品下,掌警卫宫廷。

  • 属大夫

    官名。又称“五属大夫”。春秋时齐国置,统摄五属军政的长官。《管子·山至数》: “君下令谓郡、县、属大夫、里邑皆籍粟入若干。《小匡》: “三乡为属,属有帅。五属一大夫。武政听属。”官名。春秋时齐国设置,

  • 提举常平茶盐司

    官署名。宋中兴后,通置提举常平茶盐司,掌常平、义仓免役之政令等,凡官田产及坊场、河渡收入,按额拘纳;收籴储积,时其敛散以便民;根据产量高下,以平定其役。茶盐司本掌给卖钞引,通商阜财,时至所部巡察,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