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史监

太史监

①官署名。唐秘书省置,后改太史局。元末朱元璋曾置,以刘基为太史令,下置通判太史监事,佥判太史监事,校事郎,五官正,灵台郎,保章正、副,挈壶正,掌历,管勾等。吴元年 (1367) 改太史院。②官名。指唐太史监本署长官,参见“司天台”。


官署名,亦为官名。隋初秘书省领太史曹,置令、丞各二人。炀帝改太史曹为监,进太史令的秩为从五品,减丞为一人。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太史监为太史局,隶秘书省。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太史局为浑天监,不隶麟台。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改称浑仪监,置副监及丞。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浑仪监复为太史局,废副监及丞,隶麟台如故。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改太史局为太史监,太史令之名不改,不隶秘书省,复置丞。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改太史监复为太史局,二年(公元711年)复改称浑仪监。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复为太史监,改令为监,置少监,十四年(公元726年),太史监复为局,以监为令,而废少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太史局复为监,此后不隶秘书省。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敕改太史监为司天台。参见“司天台”。

猜你喜欢

  • 猪加

    官名,汉时夫余国置。《三国置·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夫余在长城之北……国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诸加别主四出,道大者主数千家,小者数百家……有敌,诸加自战。”

  • 徽猷阁学士、直学士

    官名。见“徽猷阁”。

  • 散属

    官名。三国魏末相国府僚属,即不署曹、无具体职司之“属”,位在诸曹掾属下。员九人。官名,三国魏置,为相国府属员,不属曹,无具体职事。位在诸曹掾属下,员九人。

  • 御正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之。天官府御正中大夫属官,正二命。《隋书·刘行本传》:“(周)武帝亲总万机,转御正中士,兼领起居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废。

  • 户部提举管勾官

    官名。宋哲宗绍圣元年 (1094)置,掌行免役、义仓之法。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户部提举管干官。

  • 三司百官案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为度支八案之一。掌京朝幕职官俸料、祠祭礼物、诸州驿料。

  • 行在户部

    官署名。明永乐(1403—1424)中所置北京行在六部之一。参见“行在六部”。

  • 奋冲将军

    将军名号,新莽置。时有奋冲将军刘宏,见《汉书·翟方进传》。杂号将军名,西汉末年王莽置,掌征伐或驻守。《汉书·翟方进传》:“莽闻之,大惧,乃拜其党……宗伯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

  • 函谷关都尉

    官名,汉置,掌守护关口,稽察行人车马,收敛关税。《后汉书·光武帝纪》:(十九年)复置函谷关都尉。注:“九年省,今复置。”

  • 下路

    路的等级之一。元制,路分上下两等,不足十万户的为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