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行治礼丞

大行治礼丞

官名。西汉大鸿胪所属大行令属吏。《汉书·平当传》: “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功次补大鸿胪文学。”


官名,为大行令之副,掌治礼郎行宾仪。如接待少数民族的使臣、皇子封王、诸王入朝、郊庙祭祀等掌礼仪赞导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汉书·萧望之传》:“及御史大夫除望之为属,察廉为大行治礼丞。”又《汉书·平当传》:“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功次補大鸿胪文学,察孝廉为顺阳长。”大行治礼丞,也简称“大行丞”,《汉书·张敞传》:“敞出为刺史,时望之为大行丞。”

猜你喜欢

  • 内翻书房收掌

    官名。见“内翻书房”。

  • 门局

    官署名。南朝梁置。属东宫。

  • 西北路戍长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总领西北路戍兵。置戍长等职。

  • 知北院贴黄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北枢密院官员,低于北院林牙。官名。宋制于奏状意有未尽,摘要别书于后,称为贴黄。辽于北枢密院置知北院贴黄,掌奏状贴黄之事。

  • 判刑部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刑部长官,以御史知杂以上或朝官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以刑部尚书为刑部长官,遂罢。

  • 度支使

    官名。① 初为临时设置的使职。唐肃宗以战事费多,乾元二年(759) 以吕諲为兵部侍郎、平章事充勾当度支使,德宗贞元五年(789) 窦参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度支使,掌计度天下军资粮仗之用。顺宗永贞元年(

  • 廷尉丞

    官名 。西晋始置,东晋、南朝、北魏沿置。属廷尉。参议刑狱,分任审判事务,地位低于正、监、平三官。晋、宋七品,梁四班、陈八品;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七品。北齐改置“大

  • 群牧司

    官署名。北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置,掌国马饲养之事。设群牧制置使,以枢密使或副使兼领; 同群牧制置使,以曾历中书、枢密院及使相、宣徽使、节传使者充任; 群牧使,以两省以上官充任; 同群牧使,以待制

  • 小遂伯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正二命。职掌参见“遂伯中大夫”。

  • 判考功司

    官名。北宋前期置,见“考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