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督
即“殿中司马督”的省称。
即“殿中司马督”的省称。
封号名,地节四年汉宣帝封其外祖母为博平君。《汉书·宣帝纪》:“四年春二月,封外祖母为博平君。”
满语官名。汉译为“郎中”。
旧指州县衙门担任缉捕事务的差役。亦称捕快。
官署名。元朝置,隶武备寺,秩从七品,掌制造箭矢。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贡举科目名。隋朝始置。唐朝尤贵此科,其得人亦为最盛,应此科者试诗、赋及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 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甲第,从九品上; 乙第,从九品下。后以箴论表赞,代诗赋试策三道。
官名。北宋开封府属官,员四人,掌刑狱讼诉。
明清收藏历朝实录、宝训等书之处。在紫禁城东华门外迤南、太庙之东南。明嘉靖(1522—1566)时始建。清仍之。凡实录、圣训、方略、玉牒等书修成后皆送此保存,由内阁满本房掌管。设守尉三人,正七品; 守吏
即 “乙室巳国舅小翁帐常衮”。
见“十壮将军”。官名。南朝梁代有此将军,为十二班。见《隋书·百官上》。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陆军军官之班秩、阶品、封赠、袭荫,以及官佐之任职,凡军官、官佐并领其籍。辖任官、赏赉、考绩、旗务四科。置司长一人掌司事,下设科长四人,科员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