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右春坊

右春坊

官署名。属东宫,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典书坊置,掌侍从、献纳、启奏,职比中书省。咸亨元年(670)复名典书坊,睿宗景云二年(711)再改为右春坊,长官右庶子二员,次官中舍人二员,另有太子舍人四员、通事舍人八员、右谕德一员、右赞善大夫五员、录事一员、主事二员。宋朝置主管官二员,以内臣兼; 同主管官二员,以武臣兼; 承受官一员,以内侍充。南宋因置。辽朝置太子右庶子、太子中舍人、太子舍人、太子右谕德、右赞善大夫、太子通事舍人,并领太子家令寺、太子率更寺、太子仆寺之属。明、清隶詹事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分春坊为左右,置大学士一员,掌太子上奏请、下启笺及讲读之事,皆审慎而监省之; 又有右庶子、右谕德各一员,右中允、右赞善、右司直郎各二员;二十九年又增置右清纪郎、右司谏、右通事舍人。嘉靖、隆庆之后,仅为翰林院编修、检讨升迁之阶。清顺治九年(1652)沿置,十五年裁。康熙十四年(1675)复置,掌记注、纂修之事,仅为翰林升转之所。置右庶子、右中允、右赞善,俱满、汉各一员; 汉员分别兼翰林院侍读、编修、检讨衔。初,有右谕德,康熙五十七年省。光绪二十八年(1902),詹事府省入翰林院,遂废。


官名。唐初沿隋制置典书坊,相当于朝廷的中书省。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典书坊为右春坊,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为典书坊,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复改为右春坊。设右庶子二人,正四品下,中舍人二人,正五品下,掌侍从献纳启奏,犹如中书省的中书令和中书侍郎的职任;太子舍人四人,正六品上,掌行太子之令与表启;太子通事舍人,正七品下,掌引宫臣辞见,承令劳问;相当于中书舍人和中书通事舍人。右谕德一人,正四品下;右赞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相当于散骑常侍和谏议大夫。此外还设令史、书令史、传令、典谒、亭长、掌固等员。宋置主管右春坊事,以内臣兼任;同主管春坊事,以武臣兼任,其下随宜设置太子右庶子、中舍人、舍人、右谕德等宫。辽南面官中置右春坊,有太子右庶子、中舍人、舍人、右谕德、右赞善大夫、通事舍人,领太子家令寺、率更寺、仆寺。金元不设。明置右春坊大学士、右庶子、右谕德、右中允、右赞善、右司直郎,右清纪郎,右司谏。清代不设太子,在詹事府下设右春坊右庶子、右春坊右中允、右春坊右赞善,用作翰林官迁转之阶。

猜你喜欢

  • 疡医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治疗肿疡溃疡等疾病的医官。《周礼·天官》: “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

  • 各省钱局

    官署名。为宝泉局在各省的分设机构。直隶为宝直局,山西为宝晋局,陕西为宝陕局,江苏为宝苏局,浙江为宝浙局,福建为宝福局,江西为宝昌局,湖南为宝南局,湖北为宝武局,四川为宝川局,川东为东川局,广东为宝广局

  • 散吏

    官府无具体职掌的闲散吏员。汉朝指冗从,从史之类。其地位相当于掾史,最高则为祭酒。郡府所置议曹或谋曹均为散吏,作为对郡内知名人士的一种优礼。晋朝郡、国、县皆置,为在编吏员; 依郡、国、县大小,郡国置十三

  • 巡河提领所

    官署名。元置,属工部。掌巡视黄河之事。设提领二人,副提领一人。

  • 发弩啬夫

    官名。战国秦置。射弩兵之官长,《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律杂抄》: “除士吏、发弩啬夫不如律,及发弩射不中,尉赀二甲。发弩啬夫射不中,赀二甲,免,啬夫任之。”官名,秦置,掌统发弩士卒。《睡虎地·秦简·除吏

  • 超武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刊正将军名号时置,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九班。陈沿置,拟八品,比秩六百石。

  • 侍卫汉军兵马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为南面官,掌汉人禁军。太宗会同 (938—947) 初,萧翰领汉军侍卫。

  • 右街司

    见“金吾街仗司”。

  • 判录司左司副

    参见“判录司”。

  • 宗正上士

    官名。西魏、北周时天官府宗师中大夫属官,正三命。掌管宗室事务。下设宗正中士、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