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参政

参政

①宋、辽、金、元“参知政事”省称。②官名。明朝各布政使司置,从三品,位在布政使之下。分左、右,无定员,随事增减。掌分守各道,及派管粮储、屯田、驿传、水利、抚民等事。清入关前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等衙门置,为副长官。太宗天聪五年(1631)始置于六部。崇德元年(1636)复置于理藩院、都察院。三年,各部院分设左、右参政,员额不等。为各部院之副长官,佐长官承政掌部院事。顺治元年(1644)改用汉官名,六部及理藩院之左、右参政分别改为左、右侍郎,都察院改为左副都御史。


官名。1、参政是参知政事的省称。为宰相的副职。唐朝初年,实际担任宰相的偶尔用此名;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称“同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宋初在同平章事下设参知政事,才成为定制,与枢密使、枢密副使、知枢密院、同知枢密院均称知政官,虽品级不同,但实际都是宰相的副职。宋神宗元丰改制时废,南宋时又恢复。2、元朝在中书省、行中书省设参政,位在令下,为副贰长官。明朝在各布政司设左右参政,位在布政使下。清初各部也设参政,后改称侍郎。3、民国初袁世凯统治时期设参政院,其成员称参政;其任务为应大总统咨询,审议重要政事;不久即废除。见《宋史·职官一·参知政事》、《元史·百官一·参政》、《明史·职官四·承宣布政使司》。

猜你喜欢

  • 农工商部左侍郎

    官名。清末农工商部副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左、右各一人,正二品,特简。掌赞尚书整理部务,并监督本部厅司各官。尚书有事故时,代行其职权。宣统三年(1911)改为副大臣,右侍郎省。

  • 瘦羊博士

    东汉甄宇的外号。《后汉书·儒林列传下·甄宇》:“建武中,为州从事,征拜博士,稍迁太子少傅。”注:“《东观记》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又欲投钩,宇复耻之。宇

  • 三司都主辖支收司

    官署名。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置,以判磨勘司官兼领。掌官物已支未除之数,候至所受之处,附籍报所由司而对除之; 天下上供物至京,即日上奏,交纳完毕,取其钞以还本州。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

  • 锐士

    战国时秦国经过训练的步兵之称。“锐”取其勇猛之意。

  • 侍仪局

    官署名。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 改原擎执局而置,属宣徽院。掌奉朝仪,率捧案、擎执、奉辇等殿廷仪礼之事。设局使一人,后改为令,从六品。直长一人,正七品。五年改侍仪司。元朝属礼部,元世祖至元八年(12

  • 染院使

    官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置,分东、西二使,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

  • 籍田司

    官署名。北宋置隶,太常寺,设籍田令为长官,掌皇帝籍田之事,于皇帝所籍之田种植五谷蔬果,兼管藏冰之事。官署名。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置,属太常寺。主官为籍田令,掌皇帝的籍田耕耨出纳之事,种植五谷蔬

  • 符节曹

    官署名。两晋南朝置,掌符节。设侍御史掌其事。隶御史台。

  • 提点岁赐所

    官署名。金朝属尚书省。掌岁赐、出入钱币之事。由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兼领。官署名。金置,其官由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兼任,掌提点岁赐出入钱币主事。见《金史·百官一·提点岁赐所》。

  • 左藏大使、副使

    官名。元置,见“左藏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