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卤簿使

卤簿使

使职名。掌天子车驾仪仗次第。唐开成五年(840)葬文宗,以兵部尚书王起为之。五代沿置,多以兵部尚书充任。宋初始改以他官充任,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始铸其印;真宗大中祥符(1008—1021)以后,凡有大礼,以中书、枢密分为之,仍特铸印。


官名,掌管帝王驾出时扈从仪仗等先后顺序的官,就是掌管卤簿的官。汉应劭《汉官仪下》:“天子(驾出时)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唐代封演《封氏闻记·五》:“舆驾行幸,羽仪导从谓之卤簿。”卤簿与仪仗是两回事,卤簿包括仪仗,但仪仗绝不包括也不等于卤簿。据蔡邕《独断》,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法驾、小驾之别。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初,仅用于皇帝,自汉以后,卤簿也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唐宋遇大典,必以大臣充卤簿使。唐代四品以上的给卤簿。参看《通典·礼六十七》。

猜你喜欢

  • 兵部郎官

    兵部郎中、员外郎通称。

  • 粜籴案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户部置,分属仓部,掌诸路收籴出粜之事,由仓部郎中、员外郎领之。

  • 南京兵马都总管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南京兵马都总管府长官,多以南京留守兼任,以朝廷大员为之。

  • 释教总制院

    官署名。元朝置,简称总制院。掌全国释教,兼治吐蕃事务,设于世祖至元元年(1264),以国师八思巴领之。二十五年,改为宣政院。

  • 邑尉

    官名,汉置,即公主封地之县的县尉。参看“邑令”、“县尉”条。

  • 诵诗工

    官名,王莽置,掌诵诗劝诫。《汉书·王莽传中》:“置司恭、司徒、司明、司聪、司中大夫及诵诗工、彻膳宰,以司过。”

  • 管旗副章京

    官名。清朝蒙、回各部札萨克属官。分管一旗之事。凡十佐领以下之蒙古旗分每旗设一人,十佐领以上者设二人。官名。清至民国时期蒙古各旗设管旗副章京,协助管旗章京管领民事。依旗之大小无固定员额,一般以十佐领内外

  • 城门将军

    杂号将军名,西汉末年王莽置,掌守城门。《汉书·翟方进传》:“莽闻之,大惧,乃拜其党亲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皆勒兵自备。”

  • 三长

    即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 从李冲之议设立。为地方基层行政官吏,邻长管五户,里长管五邻,党长统五里。负责核实户籍,以便征发赋役。多由当地豪门担任,最初复除征役,后役调全免。

  • 上队将

    官名。秦汉之际汉王刘邦置之。《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祝阿孝侯高色)以客起��桑,以上队将入汉。”将官名,掌帅队兵作战,秦汉之间汉王刘邦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