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巴校尉

南巴校尉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资治通鉴·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苻坚以)南巴校尉姜宇为宁州刺史。”胡三省注:“苻秦于南中置南巴校尉。”

猜你喜欢

  • 中仪大夫

    官名。金、元内侍阶官。金二十五阶之第六阶,秩正五品下。元十四阶之第四阶,从三品。官名。金置,正五品下,为内侍官。见《金史·百官一·内侍》。

  • 京部丞

    官名,王莽时置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主一州,掌劝课农桑。京部丞为十三丞之一。《后汉书·卓茂传》:“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注:“王莽摄政,置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

  • 军计司司长

    官名。清末陆军部军计司之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军计司事。宣统二年(1910),以军计司并入军衡司,遂废。

  • 司宾寺

    官署名。① 即鸿胪寺,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鸿胪寺。②渤海国官署,有卿。官署名。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鸿胪寺为司宾寺,以司宾寺卿与少卿为正副长官。神龙元年(公

  • 北道行军都统所

    官署名。辽朝为伐西夏而设。兴宗重熙十八年 (1049),有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

  • 斥候

    官名,春秋时即有此官,掌侦察或守候的小官。“斥”是“远”的意思,“候”是“侦察”的意思。《左传·襄公十一年》:“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 单于阏氏

    汉时匈奴国君的正妻。匈奴的国君称单于,单于的正妻称阏氏,相当中国的皇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

  • 实录馆

    明清各朝例开之修书馆。自唐朝始,每一皇帝死后,新皇帝例敕史臣为其纂修实录。明制,帝崩即设馆修实录,视为大典。初以文武臣为监修,后改以勋臣充监修官,以内阁大臣为总裁,翰林院学士充副总裁。纂修官则由内阁于

  • 边防督办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节制两省以上,其性质与巡阅使相似。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五月十一日曾特派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依照同年七月十四日公布的《西北边防督办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的规定, 西北边防督办直

  • 行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曹操置,出征时督率诸将。职掌略同领军。三国蜀亦置。见《三国志·夏侯渊传》。官名,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置领军,掌督率禁军、督率诸将。《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十四年